nbsp; ……
毛泽东仔细看完《方案》后,紧皱着眉头久久不语,他一连吸了几支烟,然后说:“我看不妥,这样不利于团结,贫富差距要缩小嘛!”
后来,毛主席在一次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会议上,诙谐地说:“你们让我当大元帅,是把我放在火炉子上烤(考)我呀,!……一级干部就我毛泽东一个人,你们都是二级、三级,我毛泽东太不够意思、太不够朋友!……”毛泽东沉思片刻后笑着说:“我们把一级让给马克思、恩格斯,把二级让给列宁、斯大林,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三级干部嘛!……”与会者响起一片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但是,这让负责具体工作的周总理很为难,如果按毛主席的指示办,毛主席的工资收入将减少100元,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工资将减少50元。最后,周总理和他的助手们想出了一个既聪明又合理的折中方案。 这个方案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批准。这样,从元帅到准尉,从国家元首到办事员共划分为24个级别,工资从45元到594元不等,级与级之间最多相差50多元,最少只相差5元。因地区类别不同(全国划分为4—11类),同级地方干部相差10—40元,军队干部比地方干部平均高出30元左右,充分体现了“血比汗值钱”的原则。
这个方案既借鉴、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又缩小了官兵、贫富之间的差距,基本上合情、合理,符合军心民意,一直沿用到改革开放之初。
评级、评衔是一项既复杂又较难平衡的工作,为了照顾那些革命早、资历老、战功大但职务、军衔较低的老同志,采取了“低职、低衔、高行政级”的评定方法。如山东大学前校长成仿吾,行政级评为5级,相当于上将和正省级。
在这次授衔评级中,大将许光达曾两次给中央军委毛主席和周总理写信、打电话,申请降衔、降级,在全军传为佳话。他在信中写道:
军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
衷心感谢毛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授我以大将军衔,高兴之余,惶惶难安……回顾自身历史,1925年参加革命,战绩平平,1932—1937年在苏联疗伤学习,对中国革命毫无建树……
实事求是地说,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战功卓著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比如和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著……
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龙副主席面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军衔。 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军委没有批准许光达的申请,仍授予他大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最后,他再次要求降行政级为5级(与上将相同)。许光达的高风亮节多次受到毛主席的表扬,至今令人怀念、敬佩不已。
1960年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身为党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带头提出给自己降级、降薪,毛主席拍手称好,说:“要降,我们一起降嘛!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196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知:三级降12%,四级降10%,五级降8%,六级降6%,七级降4%,八级降2%,九至十七级降1%。于是,一大批军队和地方干部都降了薪,用来支援国家和人民。
1965年8月1日,毛主席倡议取消了军衔制,恢复红军时期官兵一致的红领章、红帽徽,“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1988年8月1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由邓小平同志建议,全军重新恢复了军衔制,学习、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取消了元帅和大将军衔,最高军衔为上将,一直到今天。 明朝工资收入知多少?马夫月薪2200
明朝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价均价1.75元/斤计算。一两白银是2*94.4*2*1.75=660.8元。
明朝人的工资
柴薪皂隶:百姓有给国家服役的义务,不过服役是有工资的。轮到当役了,派给当官的跟班,柴薪皂隶就是买柴烧水、干杂活。年收入2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