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这算是照顾弱势群体吗?农民税在洪武初原先有三至四斗,后来民田税收减为每亩一斗米,约18.9斤。官田为一至三斗多一点。人民税收少,也跟明朝的政府机构精减有关,但发生战争时费用大量不够,崇祯国乱时期,为求一点兵费,皇帝几乎四处求告。万历年间最好收成时全国财政一年有200万两白银,还是张居正改革搞下来的。明朝万历时总人口约6000万,人均每年负担国家税支0.033两白银,约人民币22元。 福利。
《明史·食货一》初,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粮。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县立义冢。又行养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赐爵。复下诏优恤遭难兵民。然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
明朝没有叫化子和流浪汉,每个县都有养济院免费收留。《宛署杂记》载“每名口月给太仓米三斗,岁给甲字库布一匹。”入养济院的条件是:“查都城内外之老疾孤贫者,籍其年以请。”由于有待遇以至于某些人发达了也不走,“间有家饶衣食、富于士民者。”也在里面混个名字捞个实惠。遇水灾旱灾流亡的人,凡有力可耕者,国家给田每人15亩耕种,给牛和农具。贫民没钱买地葬的,国家给地。老人八十岁以上的,国家赐爵。爵是有收入的。也就是国家养老。不过要等到八十岁。
过节。
春节、元宵、清明、瑞午、中秋、重阳。对于现代瑞午节来说来说明代比较这个节日。
“朝廷每端午节,赐朝官吃糕粽于午门外,酒数行而出。文职大臣仍从驾幸后苑观武臣射柳,事毕皆出。上迎母后幸内沼,看划龙船,炮声不绝。”——明代《菽园杂记》。
明代人生活如此。清兵入关后,强权政治,焚典改史、剃发易服,税收重重,民皆奴 才,生活档次降低,难怪反清复明一直进行了半个满清。 1955年国家领导人工资究竟有多少?
1955年是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年,我国在借鉴苏联、朝鲜等国家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军实行军衔制,在全国实行行政级别工资制,行政级从1级到24级,月工资从590元到45元不等,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前后历时30余年。
由于当时的物价指数和生活水平较低,贫富差距不大,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平均生活费仅为八九元,三四十元的月工资便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
因“定职、定级、定衔、定薪”。牵扯到每个干部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全国、全军掀起了轩然大波,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和印象。至今,有些机密鲜为人知,有些佚事仍在民间流传……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每月的工资是多少?那些叱咤风云、战功卓著的将帅们月收入几何?在老百姓心目中一直是个谜……
最近,笔者走访几位老将军、老干部,查阅了当年的历史档案和资料,方得知许多秘闻趣事……
当时的“四定”工作由中央军委和政务院(国务院)负责。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领导小组在调查研究、借鉴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考虑到军心民意和国情等因素,反复起草修改,整整工作了一年,最终拿出一个方案,呈报毛主席审阅、批准。这个方案如下: 行政级别 职务 月工资 人 员
一级 军委主席 600元 毛泽东(大元帅)
二级 副主席 550元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
三级 元帅 500元 陈云、邓小平和元帅
四级 大将 450元 粟裕、徐海农、陈赓等大将
五级 上将 400元 大军区、省、部级正职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