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B >> bao >> 包拯 >> 正文

 

包拯为何不败

徐成万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作联曰: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于是在下也附庸风雅,无事时便胡乱翻起书来。这一翻,果然翻出了些名堂。比如,嫉恶如仇的包拯一生扳倒了那么多的贪官污吏,为何自己安然无恙,既未受到打击、排斥,更没有被罢官?

    俗话说,打虎有被虎咬的危险,反腐败、反贪官也会遭遇邪恶势力的攻击。贪官污吏们往往沆瀣一气,上下勾结,手段毒辣,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海瑞被罢了官,司马迁受宫刑,杨修惨死在曹操刀下……

    要说,包拯的官职并不很大,就一个天章阁待制,官衔是兵部员外郎、知谏院。但据史书记载,他在位24年就有30名主要官吏被其弹劾拉下马来。这些官吏都有权有势、有后台,有的官居要职,权可通天,一般人都望而生畏。如“七年无建树”的宰相宋庠,官居一品,权压百僚,是皇帝倚重的宠臣。包拯不怕“犯天子颜色”,硬是联合其他谏官,将他拉下马来;酷吏王逵,倚仗皇宫里有后台,贪赃枉法,横行乡里,民愤极大。六年时间里,包拯七次弹劾他,终于运用法律的宝剑,铲除了这一祸害。特别是与张尧佐的斗争更是惊心动魄。张尧佐何许人也?乃是正被仁宗皇帝宠幸的张贵妃的养父,也算是皇亲国戚了。包拯偏不信这个邪,发誓要将这个行为不洁的贪官拉下马。前后数年,历经七次。当仁宗皇帝听不进忠言时,包拯提出与皇帝廷辩。在廷辩中,包拯由于情绪激动,越过了位置,将口水溅到了皇帝的脸上,仁宗皇帝一怒退朝,震惊朝野。

    “犯天颜”属大逆不道,论罪当斩。但包拯却安然无事。这是为什么?细读有关史料,发现至少有以下原因:

    一是他一生为官清廉,做到了“打铁先要自身硬”。据传,包拯任职名砚产地端州(今广东肇庆),但“岁满(任满)不持一砚归”。有道是,人不爱财,鬼都害怕。当代文学家冰心老人有话更妙:“人到无求品自高。”包拯一身正气,从不授人以柄,贪官污吏虽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他不得。据说,包公去世后,仁宗皇帝到他家中探望,衣食用具如百姓家,很动感情地说:“包拯一生,公而忘私,没有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谋福禄啊!”

    二是他爱民、为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包拯不仅敢于为民请命,力主减免课税、赋民官田、经度盐法、赈济灾民等,并付诸实施,是故每每“民欢呼而泣下”,称其为民之青天。仁宗皇帝并不昏聩,对得到群众广泛拥护、又不损害自己根本利益的包拯自然会网开一面了,何况由此还会留名青史,何乐而不为?

    三是“造神运动”帮了他的忙。是时朝野上下盛传包拯是文曲星下凡,能够“日审阳、夜审阴”。对这样一位“神人”,贪官污吏们避之惟恐不远,哪敢与之交恶?其实,包拯是一位活生生的人,并不是神。他家就住在安徽省肥东县农村,幼年时父母双亡,是嫂娘一手将他拉扯大,生活贫苦,十分了解民情。进入政界后,决心当一个清官。他立朝刚毅,主张革新,一身正气,执法严峻,爱民如子,痛恨奸吏。可以说,“无私、爱民、不畏权势”才是他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被罢官的真正原因。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包拯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包拯为何不败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