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说包拯
|
漫说包拯 包拯,人们都尊称他为包公,他和关羽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我自小就崇拜他,一些旧戏曲旧小说里描述他手下有一帮侠义之士,王朝、马汉、展昭……等等,说得神乎其神。他们所到之处没有不能破的案,没有不可以雪的冤,没有不能报的仇。上至皇帝的母亲,下至草民百姓无不为他叫好。后来我长大了,对传说中的包拯增添了很多问号。 《猫狸换太子》 “夜审郭槐”一出,把郭槐打得快要死了,然后老包化装成闫罗天子,布置闫王殿把郭槐拉来夜审,利用郭槐的惊恐心理,招了口供定了罪。这算是迫供诱供啊!当然《猫狸换太子》 这出戏是不真实的。 “铡美案”。2005年我到开封旅游,游了包公祠。我原以为这里展示的包拯应该是准确的。我上了二楼看了包公不怕权贵,铡杀了附马爷陈世美的腊像案例。腊像的制作工艺倒是很好的,案情也很明白。但和我一起看的老符说: “这是个真正的冤案,陈世美是被冤枉的。”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包拯根本就没有审过这个案。这里有个离奇的故事。 据说陈世美确有其人,那是清朝的人士,又名陈年谷。顺治十二年的进士,曾任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是个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在贵州做官时,同乡同学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仕进。后因来投者日多,难于应付,乃嘱咐总管家一律谢绝。其中有个叫胡梦蝶的同窗朋友,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当年与陈世美有过交往,因遭总管家的回绝,顿生报复之心,遂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而抛妻灭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编成戏剧《秦香莲》,在陕西、河南等地演出。把好端端一个陈世美变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 那么清代的陈世美怎么会被宋朝的包公铡了呢? 据传,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个戏班演出《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没办法,只好在正戏前头加个《陈州放粮》的短戏。戏唱到中午,陈世美的家将韩琪受命追杀秦香莲,又放走秦香莲,韩琪自刎,秦香莲拉着儿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戏了。看戏的人不肯走,大家齐声吼叫: “杀了陈世美!” 砖头瓦块齐向戏台上打来。掌班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敢在前台露头,赶紧溜到后台。这时,正好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下装,他问:“台下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掌班的一见“包公”,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他说: “快,快到前台接着往下唱。” “包公”说: “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 “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 “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爷,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掌班的说。 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班人马登场了。唱到他将陈世美一铡,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了。 一个小人的报复,好人变成了坏人上了舞台。一个戏班的一时权宜之计却造成了千古历史冤案。包拯在天有灵也为之羞愧。我想开封的包公祠里不应把这些不真实的案例传播。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怎么样呢?我查了一些资料。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并不是在旧戏曲及一些小说里说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带养成人。事实上,包拯的幼少年时代,深受父母宠爱和教养。长大后,也极为孝顺父母。包拯的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在他二十九岁时,考中了进士。按照宋朝规定,考取进士之后,便可以做官了。我在广东肇庆(端州)包公祠里看到一份包拯做官的履历是: 1037年以前在家 1037年至1040年任天长县知县 1040年至 1042年任端州知州 1043年至 1046年 6月任监察御史,其中 1045年 8月至1046年 1月任正旦使 1046年 6月至1047年 4月任京东转运使 1047年 4 月至1048年 5月任陕西转运使 1048年 5月至1052年 3月任户部副使、知谏院 1052年 3月宋仁宗任命包拯为龙图阁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1052年 7月至1053年改官高阳关路都部兼安抚使,知瀛州。 1053年任杨州知州 1053年 11月至 1055年 12月任庐州知州 1055年12月至1056年 8月任池州知州 1056年 8月至 12月任刑部郎中、知江宁府。 1056年 12月至 1058年 6月知开封府。 1058年6月至 1062年 5月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 1062年 5月 25日病逝于任上。 包拯死在开封。仁宗皇帝亲自到包拯家中向包拯最后一别,追认他为礼部尚书,赐谥“孝肃”,所以包拯死后又叫包孝肃。 包拯一生为朝庭出了力,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包拯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康定元年(1040年),出任端州知州。端州出产一种有名的砚台,叫端砚。端砚每年要向朝廷进贡。由于当地官吏和豪绅等层层加码克扣,端砚的产量虽多,却变成了百姓的沉重负担。包拯下令官吏不得贪污,只能按规定数量,向朝廷进贡。而他自己,直到离开端州,也不曾要一方端砚。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包拯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漫说包拯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弹劾不留情包拯号"包弹" |
下一篇文章: 包拯是如何成神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