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也不遗余力地推介那些志同道合的诗友们的诗作,并且还特地选出沈千远、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七位诗人的22首诗作,编成《箧中集》,以供朋友间相互传阅。其在《箧中集序》中写道:
“风雅不兴,几及千岁。溺於时者,世无人哉?呜呼!有名位不显,年寿不将,独无知音,不见称显,死而已矣,谁云无之。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辞,不知丧于雅正然哉?彼则指咏时物,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室可矣;若令方直之士,大雅君子听而诵之,则未见其可。”
由于元结当时正处于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矛盾突发期,再加上他长达二三十年的游历生活,使他看透了百姓的疾苦、社会的黑暗、文风的委靡、官场的堕落。他认为要匡扶社稷于即倒,救济苍生于水火,必须首先从官吏开始身先士卒,去掉那奢华的生活习俗与那无度的贪欲心态,回到先古那清心寡欲、随遇而安的原生态的自然图景中去,过那无苛捐之忧、无虞诈之苦、无奢华之求的生活。由于这一人生信条的坚守,所以在元结的文章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救时劝俗”与“追复纯古”的简洁文风。即“用富于积极社会内容和现实意义的创作,纠正着那空疏明道、力张教化的偏颇,对古文运动的发展起着补偏救弊的作用”。①元结在他的《文编序》中指出:“当时叟方年少,在显名迹。切耻时人谄邪以取进,奸乱以致身;径欲填陷阱于方正之路,推时人于礼让之庭。不能得之,故优游于林壑,怏恨于当世。是以所为之文,可戒可劝,可安可顺。”元结本着“填陷阱于方正之路,推时人于礼让之庭”的初衷,本着“可戒可劝,可安可顺”的为文之道,创作了大量的说理透彻,叙事干练,抒情率真的篇章。如《订古》、《述时》、《菊圃记》、《七不如》等,没有任何藻饰,完全摒弃了南北朝以来的骈文中那种排比、对偶等华而不实的修辞手法,读来通篇纯正无杂、朴素简净、平易自然。于此,其《七不如·贪》便是一个例证:
元子以为人之贪也,贪于权,贪于位,贪于取求,贪于聚积,不如贪于德,贪于道,贪于闲和,贪于静顺者尔。呜呼!贪可颂也乎哉?贪有甚焉,何如?②
“贪”在辞书里的解释为“①原指爱财,后来多指贪污:贪赃枉法,贪官污吏。②对某种事物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起早贪黑,贪得无厌。③片面追求;贪图便宜,贪大求全”①。在生活中凡是与“贪”字成词的多为贬义,如:“贪杯、贪鄙、贪残、贪馋、贪狠、贪婪、贪图、贪求、贪贿、贪欲……”但是,我们读到元结的“不如贪于德,贪于道,贪于闲和,贪于静顺”之妙论后,忽觉眼界大开,思维全新,发现“贪”也可辩证地去理解。只要是“贪于德、贪于道”,这不仅不是坏事,而且还会给人以“闲和”与“静顺”,给人以高尚与超脱。如此慧悟,实是令人叹服。
此外,在元结的许多诗文中还表现出对“清静无欲”的太古之世的向往,表现出老庄笔下的那种弃智绝圣、无欲无求的原生态社会的追寻。这些脱俗超凡的追寻,虽然显得有些偏激与荒诞,但是在生活极度贫困、物质异常匮乏、生命朝不保夕的唐朝天宝后期,老庄的“清静寡欲”的确不失为一剂缓解矛盾、疗治创伤的良药。如他的《系乐府》: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鰞鲈。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思太古》)
元结笔下的太湖山民的生活,简直就是陶公所梦求的“桃花源”的翻版。“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鰞鲈。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与鸟兽同欢,与自然一体,这是何等地悠闲与愉悦呀!
关于元结的高洁简古与追复纯古的文风,韩愈在《送孟东野序》曰:“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②欧阳修赞之曰:“次山当开元、天宝时,独作古文,其笔力雄健,意气超拔,不减韩之徒也。可谓特立之士哉!”孙望的《元次山年谱》在序文中写道:“惟元结次山,崛起中朝,凡有所作,一杜俪偶,吐弃浮华,拯彼声病,冷然独挺于流俗之中,戛然强攘于已溺之后。靡缛之风,赖以稍安杀,粉黛之色,缘是转绝。”③这些评价中足以看出元结的“雄健”笔力与“超拔”意气的深远影响。
三、 对潇湘山水的游历与吟咏开掘了潇湘文学的崭新意蕴
元结对潇湘山水的吟咏主要表现在两类文体中,一类是散文体的纪游类文体,如《右溪记》、《九疑图记》、《寒亭记》等;另一类是诗赋体的铭类文体,如《阳华岩铭》、《窊樽铭》、《浯溪铭》等。其对后来的潇湘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是其纪游类的笔记散文。如他的《右溪记》可谓是开风气之先,属唐宋纪游文学的扛鼎之作。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