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文件 生平文件 元结 元结
字次山,唐朝时河南(今洛阳市)人。天宝年间一位享有盛名的文人,据说韩愈每次谈到唐代的文人,就头一个对他推崇备至。根据后世学者的评论,元结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其文章简淡高古,一变当时所习以为常的排偶绮靡之风,对后世文坛具有深远影响。他继承陈子昂反对六朝骄俪文风,致力于古文写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有《浪说》7篇、《漫记》7篇等。他并且曾出任容管经略使,身谕蛮豪,绥定八州,军民皆乐其教,为后世宦者塑立了典范。
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文化长久以来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作为大家熟悉的诗人,杜甫的名字是响亮的。一般认为杜甫那些“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是唐代新乐府的开端。事实上,元结的诗歌理论、艺术形式、思想内容或许更能够体现新乐府诗的提倡风雅比兴的《诗经》传统,以及作为新乐府诗的一条重要标准:“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元结碑
碑在湖南祁阳县浯溪摩崖。元结撰,颜真卿正书。其碑文辞古雅,其书宏伟发扬,气格雄奇,沉雄痛快,足与唐中兴功德之盛相匹配。清杨守敬云:“《中兴碑》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
针对盛唐时期出现的诗文脱离现实与政治的倾向,元结等人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天宝六年的时候,元结“以文辞待制阙下”时,写出《二风诗论》,文中提到“客有问元子曰,子著《二风诗》何也?曰吾欲极帝王理乱之道, 系古人讽谏之流。” 。所谓“ 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讽谏之流” , 正集中体现了诗人的诗歌创作主张。在元结看来, 诗歌应该发扬其讽谏规劝的优良传统, 反映现实政治, 促进社会改良。这虽是诗人早期的理论, 却一以贯之地体现在他以后的相关著述中。天宝十载公元年, 元结作《系乐府十二首》, 序文中言“ 古人歌咏, 不尽其情声者,化金石以尽之, 其欢怨甚耶戏尽欢怨之声者, 可以上感于上,下化于下, 故元子系之。” 。作于肃宗乾元三年公元年的《筐中集序》说“ 近世作者,更相沿袭, 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然哉彼则指咏时物, 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室可矣。若令方直之士, 大雅君子,听而诵之, 则未见其可矣。” 。以上论述, 或从正面倡导,或从反面批判,反复强调文学要关注生活,干预社会, 以实现其政治和教化作用。这些论调, 无疑是半个世纪后,元、白领导的新乐府运动的直接先声。元、白的诗歌纲领, 正是在继承、发展元结诗论的基础上,达到了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更鲜明的高度, 从而较好地发动并开展了新乐府运动。唐代诗坛上, 最早用新题写时事的是元结, 最早为新乐府实践取名以区别于古题乐府的也是元结。诗人在作于天宝年间的《系乐府十二首序》中说天宝辛未中,元子将前世尝可称叹者, 为引其义以名之, 总命曰系乐府。这句话看似简单, 实则阐明了《系乐府十二首》在选材和命题上的特点, 也就是新乐府最重要的创作原则。所谓“ 为引其义以名之” , 正是白居易所讲的“ 因事立题” 和元镇所讲的“ 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即提倡用新题写时事。不仅《系乐府十二首》如此,前此创作的《悯荒诗》、《二风诗》都是贯穿着这个原则的。
尽管他没有标明自己写的就是新乐府, 而是用“ 系乐府”来区别于旧乐府,其精神实质是与新乐府完全一致的。从元结的“ 系乐府” 到李绅的“ 新题乐府” ,再到元镇、白居易的“ 新乐府” ,其发展脉络历历分明。元、白领导的新乐府运动, 处处受到元结的深刻影响,元结的创作理论可以给人养料, 其诗歌形式也可成为一种样板, 但其讽兴时事的创作成就并不高,不能成为诗歌革新运动的典范作品。从主观上来说, “ 要推行一种新的文学主张, 即使是自我作古,也要有大作家作为典范才更有说服力” 。而杜甫的诗名, 在中唐时已经远远超过元结。时代稍后的韩愈在《调张籍》中称“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已为世人熟知又在《题杜子美坟》中说“ 有唐文物盛复全, 名书史册俱才贤。中间诗笔谁清新, 屈指都无四五人。独有工部称全美, 当日诗人无拟伦。” 。对杜甫在唐代诗坛无比崇高的地位作了最早的评价。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