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传珠等一批干部抵达武汉,主持新四军改编谈判及集结整训工作。项英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就新四军的编组与整编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同国民党企图控制新四军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随后,项英与陈毅等同志一起分赴各游击区,传达中共中央指示,动员红军游击队下山接受改编。经过艰苦的努力,将散布在闽、浙、湘、粤、赣、鄂、豫、皖等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内集中起来,编组为四个支队,迅速开赴皖南和皖中抗日前线。公正地说,在当时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兼之以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分散在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部队集中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四军的组建,凝聚着项英的心血。叶挺对此也是给予充分肯定的,他说:在新四军的改编谈判以及集结整训中,"特别项英同志,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
1938年4月,项英和叶挺率新四军军部进驻皖南地区的岩寺。4月28日,叶挺、项英命令粟裕率先遣支队从岩寺出发,向苏南敌后出动,并将这一行动电告中共中央。"先遣队是我们在江南的部队抽出一部分组织的,它的任务是要了解与侦察前进的路线与作战的情况,以便于部队的开进"。 5月4日,毛泽东代表中央书记处电示项英:"在 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织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是能发展游击战争的"。 5月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又致电长江局、东南局及项英:"在目前形势下,在敌人的广大后方,即使是平原地区,极便利于我们的游击活动与根据地的创造。我们在那里更能自由的发展与扩大自己的力量与影响,只要自己不犯严重错误与慎重从事,是没有甚么危险的。因此,新四军正应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主动的、积极的深入到敌人后方去,以自己灵活坚决的行动,模范的纪律与群众工作,大大的去发动与组织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与团结无数的游击队在自己的周围,扩大自己,坚强自己,解决自己的武装与给养,在大江以南,创立一些模范的游击根据地,以建立新四军的威信,扩大新四军的影响"。 对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项英和陈毅、叶挺、张鼎丞、谭震林、粟裕等一起,是认真地贯彻了的。6月23日,项英致信陈毅等同志,指示新四军第一支队:"你们目前应以茅山、瓦屋山为根据地(包括新桥之西北山地),并在镇、句之间山地及丹阳西北山地建立基点,依靠这些基点向四周游击,特别是便于施行不断的破坏扰乱。每一基点可以设置一个营,另组织几个挺进队,一向南京,一向武进、常熟、无锡间,一向武进、金坛间游击挺进。主力主要集结于茅山、瓦屋山、新桥一带,策应各方以及配合各地争取战斗胜利"。二支队的任务"是担任南京至芜湖之间活动"。 项英在指示信中还对争取地方武装共同抗日,摧毁敌伪政权,加强部队建设和政治宣传工作等问题,作了明确而具体的指示。这些意见与部署,既符合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又为后来在苏南地区战斗的一、二支队指战员的实践证明是符合实际的。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为了总结全国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纠正党内出现的王明右倾错误,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议纠正了王明提出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和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保证这一方针的贯彻落实,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并将东南分局升格为东南局,继续由项英任书记。会议再次重申党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会后,中共中央在给各战略区负责人的《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力量的指示》中强调:"华中是我党发展武装力量的主要地域,并在战略地位上华中亦为联系华北华南之枢纽,关系整个抗战前途甚大。"
为了进一步贯彻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六中全会精神,并与项英、陈毅、叶挺等一起商定了新四军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项英既是这一方针的制定者之一,又是具体执行者之一。
关于向南巩固,项英多次强调要在江南建立一些战略支点,特别是在皖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以便"将来在战争形势变化时,我们即可依靠这一支点向皖南各县发展,以及利用机会争取天目山脉和仙霞山脉"。
关于向东作战,1940年1月20日,项英向中共中央建议:"东路甚富庶,可筹大批款供给四军,伪军及散枪当地约一千支以上,又是国民党力弱地区,应乘机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力求发展为江南人、枪、款三项之来源","应该使东路同志认识当前抗战局势的严重性,力求发展壮大,搜集枪支筹大批款,增强南方力量,这才能应付将来事变"。 他还提出,应以阳澄湖为基点,开展游击战争,并建议派得力干部去东路,加强对江南抗日义勇军的领导。在征得中共中央同意之后,项英派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为"江抗"东路指挥部指挥兼政治委员。这些史实清楚地表明项英是积极主张向东作战并壮大自己的力量的。 关于向北发展,早在1938年11月,项英即派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率军部特务营渡江到无为地区,整编庐江、无为地方党领导的游击队,组建江北无为抗日游击纵队,开展江北的工作,1939年5月,支持叶挺军长过江到皖东整顿江北部队,组建江北指挥部,由张云逸兼任指挥,负责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同年,又根据陈毅等同志的建议,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