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之际,在皖南事变中成功突围至今惟一健在的团职以上指挥员、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老将军,讲述了当年率领新四军新编第1支队新1团突破国民党反动派四面包围、成功突围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皖南事变前夕,为扩大抗日的人民武装力量,新四军组成了新编第1支队,傅秋涛任司令员。我被任命为新1团团长。
新1团在皖南组建,是陈毅直接领导的新四军1支队1团分出来的,驻守在南陵县峨岭一带,位于新四军军部驻地云岭的正北方。1940年底,曾听傅秋涛司令员说过,国民党阴谋消灭新四军皖南部队。党中央指示,要新四军撤离皖南,进入皖北、苏北开展抗日斗争,新四军已着手北移过江的准备,可惜这个正确的行动方针迟迟未能实现。
国民党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蒋介石于1940年12月10日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部队对新四军皖南部队“按照前定计划”“立即将其解决”;并故意泄露我皖南部队北移路线,暗示日军,企图与其配合夹击新四军。12月下旬,顾调集7个师8万余人兵力,任命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为前敌总指挥,采取“逐步构筑碉堡,稳进稳打”方针,歼灭新四军皖南部队。
1941年1月4日,新1团奉命从峨岭出发东进。新1支队担任整个部队的左前卫。1月5日,突然接到向东南移动的命令。这一年,皖南的冬天漫天风雪,山谷银装素裹。队伍顶风冒雪,踏着泥泞的山路行军。途中隐约地见到国民党军队已经在路口、隘口、山头布置了部队。我与政委丁鳞章等团领导分析敌情,感到蒋介石要搞名堂。路有伏兵,且是包围的态势,反动派的屠刀,说不定眨眼之间就会砍下来。紧接着上级向新1团通报了敌情。多种迹象表明,突然事变的征候明显,势如剑拔弩张。我同丁政委商量后,立即将敌情通报各营,要求大家提高警惕,加强戒备。同时叮嘱参谋长派出侦察分队,注意观察敌人动向,随时报告情况。
1月7日,新1团来到大康王东南地段,突然事变终于发生。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罪恶炮弹、枪弹射向了抗日的新四军。敌人几乎是同时,从前后左右的山岭、路口、道卡,向新1团发起进攻,来势相当凶猛,比预料的来得更急。由于新1团领导思想上有所防范,又有相应的戒备措施,在遭到敌人袭击时损失不大。枪一响,我立即命令部队占领有利地形还击。1营营长带领部队迅速占领了裘岭以西的制高点,2、3营先后抢占两翼阵地。这一仗,是新1团奋起突围被迫应战的第一回合。敌人进攻凶狠,新1团反击更英勇。团指挥所开设在2、3营之间的山坡上。从望远镜看去,大雨天里,路滑难行,我军将士不顾一切冲上去,哪个阵地有利就去抢占哪个阵地,并控制住;被敌人占领的山头,冲上去夺回来。
两军阵地争夺战,打得异常激烈。敌人拼命从榔桥河两侧不断增兵,轮番发起进攻,但一次又一次被我打退。战斗持续到深夜,形成对峙态势。据侦察员报告,与我当面交锋之敌,是国民党第52师。我在前沿实地观察后思量,这天的战斗,指挥得当,伤亡较少,武器损失也少。上下之间联络通畅,3个营仍然保持着完整的建制,目前有条件捏成一个拳头,形成一股力量打出击。我提出,继续向榔桥河推进,夺取前方阵地。这个想法得到政委的赞同。
8日拂晓,新1团向榔桥河守敌突然发起冲击。我军选择了敌人设防的薄弱地段,进展较快,不到中午我军就夺取了几个山头。下午4时许,新1团正向东南方运动,这时接到支队命令,向西北方转移。
黄昏时分,傅秋涛司令员通知我赶到支队部,传达叶挺军长组织部队突围的指示。傅司令员说:“张团长,命令你团担任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待支队部和老1团通过后,你们随队跟进。”返回团部后,我和丁政委立即部署,命令1营和3营分别夺回原占领的裘岭一线阵地。这样部队又得从东北面返回东南面。在敌人包围圈里,一反一复,付出代价可想而知。可是新1团坚决执行命令,顾全大局,不惜牺牲自己,掩护主力突围。战士们奋不顾身,夺回了阵地,压住了敌人。当老1团和支队部在阵地旁急速快步通过时,战友们紧紧地握手,表达了革命同志间的挚爱深情。
傍晚,瓢泼大雨从天而降,雨水汇成一股股小溪,从山岭上流向周围的山谷。漆黑的夜幕下,伸手不见五指,只闻远处稀疏的枪声。完成了掩护任务,我命令部队撤退。队伍静悄悄地向东南方向转移,不久天边透出了亮光。一昼夜战斗,伤亡人数增加,电台被打坏,1营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团部失去联系。新1团处境十分困难。
战斗持续了3天,新1团当务之急是与支队部取得联系。突围那天,傅司令员告诉我们,他们突围出去后,在对面山头上点燃3堆大火,以示联络信号。但至今未见火光。新1团运动到磅山附近,我派出侦察员寻找,又让司号员吹号联络,都无音讯。更严重的是,原定撤退的道路,已被敌人控制。一场摆脱困境、孤军突围的苦战摆在新1团面前。我布置两件事:一是尽快收拢部队,整顿建制,进行轻装;二是坚守阵地,减少无谓牺牲,保存有生力量。这时,枪炮声突然从四面八方响起,敌人迫近阵地。
磅山的交锋,又是一场苦战。磅山是关系部队存亡的阵地。这时团领导都冲到最前沿指挥。这天下午,政委丁麟章、参谋长徐赞辉先后负伤。傍晚,战斗稍停我赶忙把政委和参谋长作了安置。丁政委离开时反复嘱咐着:“张团长,你的担子更重了,要想办法带领同志们突围出去!”我紧握政委的手坚定地回答:“政委,你放心,我们有希望突出去!”为加强组织指挥,我同支队特派员雷耿商量,建议他担任团政委,共同带领部队突围。据侦察,在新1团西北正面设防的是一支国民党川军部队,战斗力较强,但只要突破川军阵地,那边人情熟、地形熟,群众基础好,即使部队打散了,也有回旋余地,为此新1团下决心,毅然向西北方向突围。
12日凌晨,雨雪霏霏。趁着天边闪现出亮光,新1团向川军部队发起了绝路求生的战斗。3营的勇士们,发扬善于近战夜战歼敌的作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离敌最近处,短兵相接,持枪对刺,肉搏相拼。战斗异常激烈而残酷,有的战士子弹打光了,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有的战士刺刀拼断了,举起铁锹向敌人砍去;还有的战士孤身闯入敌阵,夺过敌人武器还击敌人……
战士们怀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猛烈地向敌人发起连续进攻,部队推进了三公里。我和新政委雷耿在一个山头指挥战斗,一串机枪子弹突然射过来,雷政委身中数弹,不幸光荣牺牲。我抑制着内心的悲痛,接过战士手中的机枪,向敌人射出了愤怒的子弹。雷耿同志是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在延安抗大学习时我们是同学,毕业后又同时派往新四军。这位年轻优秀的共产党员,为祖国、为人民战斗到最后一息,他的鲜血洒在皖南的土地上,他的英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突围战斗打了7天7夜,新1团由大康王向西南方向继续突围,经铜山、小河口、青阳,在铜陵、繁昌之间的顺安以北的团洲附近过江。为防止敌人的追击和搜索,我与随团行动的支队供给部长孔峭山、政治处主任李彬等同志研究,确定了部队行动的指导思想:保存力量,隐蔽行动,千方百计寻找主力。具体行动方式是: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走平路走山路,白天不走夜晚走,少走有人的村庄,多走无人的荒山。这样,同敌人的正面战斗减少了,但部队也吃尽了苦头。饥寒交迫,这对于过惯了艰苦生活的新四军战士来说,并不可怕,大家挺得住,熬得过去。疾病的侵袭,却是极大的威胁。战伤、冻伤、患各种疾病的同志不断增加,队伍逐日地减员。
新1团路经泾县南陵地区时,遇到突围出来的县委和地下党组织同志,请他们安置了部分伤员和病号,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这时全团只剩下200多人。给养完全中断,只得靠采撷野菜掺和着有限的粮食充饥。队伍踏着沉重的步履夜行晓宿,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边走边收拢兄弟部队被打散的同志。有一个白天,遇到敌人一个搜索队放火烧山,由于我们在树林里隐蔽得非常出色,竟没有被发现。为了不暴露目标,部队化整为零,分散行动。一天我带一个小组,刚来到靠近一户茅屋的斜坡边,能清楚地听到敌人说话声。眼看就要与敌人打遭遇战,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急中生智的警卫员把我拉到鸭棚的水塘里,恰好水塘四周长着密密实实的芦苇,在外面看不清水塘里面的情况。几个人在齐腰深的水塘里站了半天。傍晚时分,估计敌人也怕遇到新四军,边咒骂,边吆喝着下山了。
在荒山野岭中隐蔽行军,时而分散时而集中,白天蹲山头,看地势判方向,夜深人静才进入纵横交错的山林小道,常常是三五天才能找到一些食物充饥。饥饿、疲劳延缓了行军速度。按路程计算,从皖南地区到繁昌的江岸边,不过百多里路,然而,新1团却走了一个多月。直到2月底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才渡过长江到达无为地区。回到了皖中根据地,回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