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了各种应变措施。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受限的矛盾已在土地招拍挂中暴露出来。如南京的大块土地拍卖中几乎没有本地的中小开发企业中标,都是被外地的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抢购。这一矛盾在今后的金融信贷紧缩中会更加突出。资金流的紧张问题已在上一轮11号文件的土地储备中出现。新的信贷政策的调整只会使早已没有弹性的资金链条更加紧张,加大断裂的风险。
1992—1993年宏观调控被称为成功软着陆的胜利成果是以牺牲全国的房地产为代价的,1997年是全国宏观调控宣布成功着陆的一年,同时是房地产全行业进入亏损的一年。如果没有1998年23号文件的住房制度改革,那么房地产就仍然是继续走下坡路的结果,这次的宏观调控希望不要仍然由房地产业承担改革和宏观调控的成本。如果上一次房地产业的损失大多由国有企业所承担,那么今年的改革成本就是由非公经济为主的投资者和市场中花个人钱解决住房问题的消费者承担了。
这种投资与消费主体的性质变化,应引起决定调控政策的部门的高度重视,希望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平稳过渡的同时不要让城市居民成为牺牲品,不要用消费者的血汗钱去换取国有银行的风险安全,不要用城市居民的生活利益去换取国家经济的发展稳定。
(2004年5月7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