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家科 >> 正文

 

《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评论专辑

己已经巨富却对他人的贫穷无助表现冷漠的人感到汗颜。林秀贞也是富有的,因为她拥有了很多人的敬佩和感动。
  刘家科的长篇报告文学《大爱无疆》,是一部底层发现之后的一次感动记忆,是用非常质朴的语言和真实的事实追踪写下的动人作品,尽管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它可以滋润人的心田,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它是供给我们这个物欲过剩和浮躁四溢的现实社会的方剂良药,也同时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较之如今被行家高度评价的不少“艺术文学”作品要有益、有价值得多。
  
  一个根的道德楷模
  □胡 平
  《大爱无疆》是一本很素朴的书,这种素朴里包含着作者刘家科对女主人公的深深敬意。他意识到“多么高超的描绘都不如以记录的方式、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原汁原味地把她的事迹撂在读者面前更能说明问题”。这说明作者是真的被主人公感动了,再无丝毫哗众取宠之意,才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写得很有想法,作者显然以为,首先要使人们相信生活中真有像林秀贞这样的好人,所以开篇明义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的大部分努力,也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假如读者读过这本书感慨道:世上的确实有坏人,也有好人,那么他就成功了。
  英国诗人马韦尔说:“世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不过到处混杂不分。”其实,无论坏人还是好人,都有分得格外清晰的。如林秀贞30多年来,一般人不愿做的,她做了,一般人偶尔做的,她常年做了,这样的人是绝对的好人。
  现在社会上有关于“无私奉献”和“有私奉献”争论。有人认为,今日中国人的自私,和我们过分宣传不切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关,目前更应该提倡的是“有私奉献”的精神。对这个问题我不想在这里辨析,只想说的是,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也是存在的,这本书便令人信服地刻出一位农村妇女大爱无形的杰出境界。林秀贞是一位真实的利他主义者,而我们需要这样评价利他主义:它是迄今为止自然界最高尚的产物,是人类对生命作出的更伟大的贡献。它是进化的产物,足以使生物学家感到强烈的震撼。
  林秀贞是根典型,来自社会基层,她不是官员,但具有官员身上最需要的品质,即体察民生艰苦,时时记挂心间。“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本是应由社会承担的责任,而她几十年来尽个人微薄之力去做的正是这些事。由此,对她事迹的宣扬,意外地引起另一种效果,即有些人们开始把她与某些缺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干部作出对比,也更见出林秀贞精神的伟大与可贵之处。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说道:“这世人做了恶事,才会被人恭维赞美;做了好事,反会被当作危险的傻瓜。”至少,世上众多人只叹赏美德而不能使其实行,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悲哀。但我们也相信,金钱并不是惟一的货币,美德亦在全世界流通。据悉,最近一家事务所在深受林秀贞事迹感动之余,免费为她代理“林秀贞”商标注册,已获国家工商总局受理。在商机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好人的名字成为巨大的精神资产。
  
  在普通人身上发掘人性亮点
  □李晓虹
  在“感动中国2006年十大人物”中,林秀贞是惟一一位普通农民的代表。她与国学大师季羡林、中科院院士叶笃正、独臂英雄丁晓兵等人共同获此殊荣,人们被这位普通人的事迹深深感动。
  林秀贞是一个奇迹,作为根典范,她的事迹需要被发掘,被书写。刘家科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塑造了林秀贞。通过一次次面对这位憨厚质朴内心无限美好的普通农村妇女,他发现了人性中最动人的东西。他把感动深藏在文字之后,让人物动起来,让细节说话:“娘的三个手指”、“七十四个日日夜夜”、“四年踩亮一条路”、“与呆傻老人相伴二十五年”……用采访手记的方式,让人物所有的光亮在质朴的叙述中自我呈现。作者的感动传达给了读者,让我们眼眶湿润,受到冲击,受到洗礼,也让我们又一次回望乡村,在父老乡亲身上寻找我们已经在逐渐遗失的东西。 
  近年来,刘家科一直满怀深情地注视着农村,注视着那些默默地生活着、劳作着的普通农民,努力寻找乡村生活中最动人,最耐人寻味的东西,表现农村最有特色的生活情景。他笔下的乡村是丰满的,有意韵深长的村景,有丰富的劳动场面,有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人物。这些面、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乡村生活的意趣。而林秀贞正是千千万万农民中的“这一个”,她是独特的、难以效仿的,很难有人像她这样30多年坚持做这么多好事。但她又是生活在华北农村的普通妇女,她的助人解困的善举在乡村又是随处可见的。如果说,刘家科的多数作品正如他此前出版过的散文集名一样,是一种“乡村记忆”,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望,那么,《大爱无疆》的写作,则把镜头拉到了当下,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中最美好的东西在这些普通农民身上存留下来。
  表现乡村生活是五四以来的文学传统。但是,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五光十色的现代都市生活已经强占了生存空间,更占据了心灵的天地。生活在农村里人们的生存状态、喜怒哀乐,逐渐从作家的视野中淡出,乡村正在被忽略,乡村文化也在一天天黯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家科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评论专辑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