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家科 >> 正文

 

刘家科:贴近生活比什么都更重要

侯艳宁

 刘家科凭借他的散文集《乡村记忆》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这本散文集去年3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刘家科用他的文字表达了作家对乡村的眷恋、惦念,复活出更多具有乡亲情趣的生活场景与人生味道。他书中传达出的有味道、有质感、有意趣的生活,让读者心驰神醉。
  昨天记者致电刘家科,他正准备下午启程去绍兴,参加28日举行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谈到获奖,刘家科的语气很平静:“《乡村记忆》获奖的消息带给我的首先不是惊喜,而是对散文的再思考。”刘家科说,“我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写乡村记忆?我这样回答:乡村记忆的写作动力不是来自对过去农村生活的怀恋,而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感召。是时代生活培育了我审视过去的意识和能力,触发了我调动原有生活积累进行创作的灵感。当时代的信息突然穿透尘封的记忆,我惊异地发现,那些存活于旧生活的具象与细节中的眼神,依然闪烁着诉说的欲望。于是我潜下心来拣拾和归拢那些旧时生活的具象和细节,让它们把过去告诉现在和未来。我自以为,这是我找到了一种回报时代与生活的适宜方式。”
  《乡村记忆》中都是对过去农村生活点滴的记忆,我们在书中看到了乡间的婚丧嫁娶、骂街吹牛、抓阄儿打蛋儿等细致的生活场景,刘家科是否钟情于怀旧式的描写?他告诉记者:“我也曾经问过自己,写今天的农村生活不是更有现实意义吗?我这样回答:前进中的中国新农村确实应该去写,我也为此积累了一些素材,但是目前我对新农村的感受和体验尚未达到文学创作所要求的那种深刻与丰富的程度,尚不足以从思想和情感的深层激发我的创作冲动。在没有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的时候,我是不能动笔的。有评论家在文章中评我的‘乡村记忆’是‘对已经渐行渐远的乡村生活的挽歌’,也有的说是‘写出了华北大平原深藏了几千年的神韵’。的确,《乡村记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全是农村的过去,但是我以为,它对于前进中的中国新农村依然有着它的存在价值和现实必要。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在旧农村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认识和了解农村的过去,对于农村的现在和将来都有积极的意义。”
  谈起获奖是否给刘家科带来了更多创作上的便利,刘家科直言:“获奖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将来。其实获奖带来的更多的是压力,专家和读者的青睐算是给你的创作划了一个底线,今后只能高出这个底线,不能滑到这个水平线以下。现在我只能用我一再重复的散文理念来激励自己‘百姓活的生活比作家的想像更精彩’,贴近生活比什么都更重要;‘记录比任何描写都更容易逼近生活的真实’,把自己心灵对于时代生活的感受真实记录下来比任何技巧都更重要;‘散文的魅力在于作品自身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让它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应该是永远追求的目标。”
  刘家科简历
  现任衡水市政协副主席,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散文艺委会副主任。多年来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在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文学评论文章约五十万字,已出版文学评论集两部:《朝夕拾穗》、《窄堂碎语》;在《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重要报刊发表散文作品约五十万字,已出版散文集两部:《沙漠那边是绿洲》、《乡村记忆》。其作品曾荣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河北省第十届文艺振兴奖、河北省十佳作品奖、中国世纪大采风散文类金奖等。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家科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刘家科:贴近生活比什么都更重要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