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又载: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
《襄阳记》记载: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由此可见,年轻的诸葛亮已经在襄阳地区为人推崇,认为其是治国安邦的杰出人才。而诸葛亮自己也充满自信。《三国志》记载:
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
同时,诸葛亮自因刘备三顾茅庐出山至病逝五丈原前后二十几年的所作所为也让当时与后世的人相信其确实是管仲、乐毅式的人物。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诸葛亮是一代人杰,但是其主观上毕竟是要成为将相的,作为一代名将的乐毅因辅佐燕昭王而功成,作为一代贤相的管仲因辅佐齐桓公而名就,而无论燕昭王还是齐桓公都是一代明主。相反,作为盖世奇才的李牧和范增却因所辅佐之人的昏庸,导致非单不能成就管乐之功名,反倒下场凄凉,前者郁郁而终,后者被逼自杀,可谓生不逢主。然而,“生不逢主”仅为“主”之过乎?显然,非也!这也与李范之类的人物或为客观条件所限,或失之于急躁,或失之于妇仁。作为既有“自知之明”,也有“知人之智”,同时不乏“宁静之气”和“淡薄之心”的诸葛亮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其必然对将来辅佐的“主”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正如每一个女子心中都有一个白马王子一样。
然而,到底什么的人是明主?诸葛亮心中的明主又是什么模样呢?
至于“明主”这个词,自然是古往今来心怀济世之心,志在建功立业的文人武士们反复揣摩的。汉高祖刘邦历来是人们认可的所谓“明主”,其具备的素质可以让我们借鉴一、二。笔者以为,这里所论述的所谓“明主”,不过是指那些能够称王称霸、统领海内者,诸如,刘邦、刘秀、曹操、刘备、孙权、杨坚、李渊、李世民、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完颜乞买、朱元璋、朱棣、努尔哈赤,这类人物须具有以下基本素质:胸怀大志、腹有良谋、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坚韧敏达。
具体到诸葛亮,其心中的明主应是何等的英雄呢?
笔者以为,诸葛亮心中的明主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这也是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所在。即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辅佐刘备?
第一、刘备本身具备一个“明主”的基本素质。
胸怀大志
刘备自小就志向非凡,可谓器局宏伟。根据《三国志》记载: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兒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也就是说,刘备小时侯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以贩卖草鞋与织席为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家房子东南角有一棵高五丈多的桑树,从远处看就像皇帝坐车的盖子一样,路过的人都称这棵树不同寻常,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