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不单行的年关 话说吕布从打工仔到老板,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风光。可是好日子没有过两天,吕布就感到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虽然他已经完全控制了徐州公司,却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心里暗自奇怪,对貂蝉说:“难道这企业与老板之间,还讲究原配的情分不成?” 貂蝉问道:“你这话是怎么说的呢?” 吕布说:“当初徐州公司在刘备手里时,虽然也有许多麻烦,可生意做得是红红火火。如今到了我的手里,怎么变得跟筛子似的,到处是窟窿呢?” 貂蝉说:“可是,刘备也不是徐州公司原配的老板呀!” 吕布说:“我也琢磨不透其中的奥妙。眼瞅着到了岁末年关,拖欠了员工三个月的工资需要补发,犒劳员工也是一大笔开支,这财务上是无论如何也转不动了。你去找找蔡文姬,求她帮忙跟曹操说几句好话。” 吕布已不是第一次向曹操借钱了,可公司的光景却在日益惨淡。曹操公司的经营业绩不错,也经常借钱给吕布,是吕布的最大债权人。他怕吕布还不起债很犹豫。蔡文姬在电话里不好意思地对貂蝉说:“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 吕布思前想后,自觉无力回天,只好请求曹操收购徐州公司。
死不瞑目的吕布 曹操去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说:“徐州公司已经资不抵债,您收购它干什么?况且,吕布这小子心如蛇蝎,小心他一活过气来,反过头咬死您这个慈祥的农夫。”曹操听了,不仅不收购徐州公司,反而派黑社会的人去向吕布索债。 不久,侯成就在一家超市附近发现了吕布的那辆红色的宝马轿车。瞅瞅四周,不见吕布,就果断地打开车门,把车开走了。仅仅过了不到一星期,曹操的人在宋宪和魏续的帮助下,在白门楼逮住了走投无路的吕布,砍了他的脑袋。可怜吕布一代枭雄,竟落得如此凄凉下场。 吕布死后,阴魂不散,回头来找刘备,说:“玄德公,您在曹操面前说我坏话,我不怪您,谁叫我当初对您耍小聪明害您呢?但是,让我死不瞑目的是,为什么徐州公司在您手里能够办得有声有色,到我手里却一日不如一日了呢?” 刘备说:“吕布阿,虽然您擅长做业务,人也比我聪明,可论到人力资源管理,您就不如我了。您没来之前,徐州公司尽管实力有限,但是,每位员工都会为公司尽心尽力地努力工作。而自从您成为公司的老板,他们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勤奋了。没有勤奋的员工,您吕布再有能耐,也只是一个业务员,却管不好一个公司。” 吕布想了想,说:“我也感到奇怪,整个公司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不知在忙些什么。但是,我始终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 刘备说:“你刚才说,整个公司只有您一个业务员,其他人都不知在忙些什么,对吗?让我把真相告诉您,他们在假忙。对,就是这样,他们在假装勤奋。”
假装勤奋的六大高招 刘备得意地说,“据我所知,他们使用了假装勤奋的六大高招来对付您。” “哪六招?” “第一招:手持文件四处走。要知道,拿着文件的人看上去像去开高层会议,手拿报纸的人则好像要上厕所,而手家空空的人则会被人以为要外出吃饭。 吕布吃了一惊:“原来如此。怪不得陈登那小子总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我以为这小子是个人才,因此委以重任,没想到他却跳槽到曹操公司去了,而且窃取了我的核心机密。” 刘备笑了笑,说:“陈登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您迟早会看出破绽炒他的鱿鱼,所以提前炒了您的鱿鱼。但是,陈登们对付您,高招还多着呢。第二招就是:时时刻刻敲电脑……” “电脑?” “对。在很多人看来,在办公室埋头于电脑的人就是积极工作的人。但谁知道,他在做什么呢?他可以查找资料、大写情书、计算股价……尽做些跟工作无关的事。” “第三招:办公桌上堆如山。要知道,全公司只有您和几位副总才有秘书收拾办公室。打工仔的桌上太过整齐,反而会令人误会他工作不够勤力。” 吕布听着呆了。“听好,第四招:唉声叹气装烦躁。 如果一个人经常带着有急事要办的样子,老板一定以为他尽忠职守。或是在众人面前叹叹气,大家一定明白他面对的压力有多大。” 吕布苦笑起来,他的那些属下们个个都是如此。 “还有第五招。如果您在办公室,他们一定会比您工作得更晚,让您对他们的‘拼劲’留下深刻印象。” 吕布苦笑着,又点点头。“第六招:深奥词汇满口挂。如今是电脑热,聪明人不会忘记多看电脑杂志,吸收一下流行的资讯科技界术语和新产品的名堂。当众人议论时,这些词汇便大派用场了。”
买菜与卖菜 吕布仰天长叹道:“我就是被这些虚有其表的混账东西给骗了。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对待我呢?” 刘备狡黠地眨了眨眼,反问道:“您到菜市场买过菜吗?” 吕布说:“我失业期间,雇不起佣人,也亲自到菜市场买过菜。” 刘备追问,“那么请问当时的情形是不是这样:一方面您在讨价还价地买菜,另一方面菜贩子却在缺斤少两、以劣充优地卖菜?” 吕布一怔:“果然如此呀,玄德公,就好像您当时亲眼所见一样。” “同样的道理,”刘备总结说,“他们也在用假装勤奋的办法,跟您缺斤少两、以劣充优!您不应该用买菜的方法来做人力资源管理,而这正是您失败的原因。” 作者点评: 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撰文说,所谓薪酬管理就是用“最低的人力成本”去购买“最高的营业绩效”。这个观点让许多打工族深以为恨,因为他们的劳动力仿佛集贸市场中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难道经济学家说错了吗?当然不是。但他忽略了下面的三个问题: 第一,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打上价格的标签时需要顾及人的尊严。 第二,提供劳动力的人追求的不仅仅是被老板视为成本的工资,还有职业生活的快乐。 第三,每一位员工都希望能够与老板分享公司的营业绩效,因为其中浸透了他们的情感。 如果您在薪酬管理中也和经济学家一样忽略员工的情感,那么,就别指望员工热爱他的工作。于是,劳资关系就变成了买卖关系,一边是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一边是缺斤少两、以劣充优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