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ao >> 老子 >> 正文

 

道德经注释8

义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这表明了老子对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个人主义是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加剧的根源。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谁能主动地把自己多余的财富奉献给天下穷人呢?回答是:只有那些有道德的人。
在这里,老子所要强调的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必须以精神文明作依托。精神文明是社会繁荣和稳定的根本保障。如果人人都能彻悟大道,与天地合德,那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天之道”社会就会成为现实。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

所以,圣人推行天道,不去凭借自我之智,而是充分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行民主法治,走集体主义道路。功德圆满而不居功自傲,不依仗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这是因为圣人不以个人的金钱财富当作衡量自己才德的标准。
圣人推行天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以名利之心诱导人民,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道德风范,这就自然成为人民群众道德实践的楷模。

本章体现的是老子的大同理想。面对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老子提出了“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的革命斗争路线,决不能向反动势力妥协。推翻反动统治阶级以后,实行民主法治建设和集体主义道德教育,以集体主义取代个人主义,最终实现社会大同。


六十九章 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天下之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能够胜过水的威力的。这是因为没有任何其它方式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里,老子把处于弱势的劳苦大众比作柔弱之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在推翻剥削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被剥削者是革命的先锋,是冲锋陷阵的中坚力量,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是因为没有任何其它方式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却没有人能够真正实践这一真理。
反动统治阶级貌似强大,实则弱小,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劳动人民才是真正强大的,只要人民齐心协力,就完全有力量推翻反动统治,获得翻身解放。这个道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但是,领导劳动人民彻底推翻反动统治的任务却没有谁能够胜任。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谓社稷王。
正言若反。

所以圣人说,能够承担起为国家冲刷污垢,为人民洗雪耻辱的人,才能称得上社稷的主人;能够承担起根治国家混乱,为人民解除痛苦的人,才能称得上国家的领袖。“国之垢”和“国不祥”,都是不道统治的恶果。但在昏君无道,人民不堪忍受屈辱的时候,能够善时而动,揭竿而起,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人,才堪称社稷之主、天下之王。所谓大乱必大治,因为大乱之世是人民觉醒的时候,此时也正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施展才华的良机。
“正言若反”,即“若反正言”的倒装句,意思是说,如若造反,必先正言。反是天赋人权,也是人的自卫本能,是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方式。但是,伟大的革命行动需要伟大的革命理论作指导,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为广大的劳动人民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否则,革命必然以失败而告终。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其关键在于不能“正言”。《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斗争指明了方向,为整个封建统治的彻底覆灭敲响了丧钟。正言,即确立正确的符合劳动人民利益的革命理论。

本章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事革命斗争要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科学理论一旦为革命群众所掌握,就会在斗争实践中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否则,革命就会带有盲目性,最终导致革命失败。


七十章 社会、人事制度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大怨”,指对抗性矛盾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余怨”,指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契:契据。古人刻木为契,分左右两半,左契是财产所有权的凭证,右契是财产使用权的凭证。责:责备、追究,这里指行政干预。“圣人执左契”,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由圣人代表人民管理国家财产。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圣人带领劳苦大众推翻了剥削阶级,调和了劳动人民的深仇大恨,建立起劳动人民自己的政权,此时,阶级矛盾虽然消除了,可是人民内部矛盾还将依然存在。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该如何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呢?对此,圣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人民获得生产资料,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国家行政机关不去搞行政干预。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司契:掌管左契,即代替人民管理国家财产。彻:透彻、明白的意思。
所以,要让那些有德的人担任国家公务人员,管理国家财产,让那些无德的人明白国家财产的收支情况。
“有德司契”,是强调国家公务人员的道德品质。“无德司彻”,是强调增强各级政府的工作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当然,这里的“有德”和“无德”是相对而言的。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社会的人事制度,不会任人唯亲,国家权力应当永远确保属于那些真正有知识才能的人。
这里,“天道无亲”和“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的观念是一致的,都体现了老子的朴治主义思想,也就是肯定法治,否定人治。“有德司契”强调了一个“德”字,“常与善人”强调了一个“才”字,若要确保国家公务人员的德才兼备,必须建立健全民主机制。

本章阐述了圣人带领人民推翻剥削阶级以后所实行的治国策略。首先确立合乎自然规律的社会制度即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其次,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推选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国家事务,决不能任人唯亲,并加强社会监督机制。总之,要想最大限度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制度是关键。


七十一章 大同世界

小国寡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老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道德经注释8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