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ao >> 老子 >> 正文

 

[图文]《老子》: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

 
      《老子》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一般认为,它是春秋时期一位叫老聃的隐者所作。关于老聃的资料很少,据说他曾做过朝廷中很小的文官(管理周王朝的图书),但学问很大,孔子曾经千里迢迢赶去向他问学。如果这记载属实的话,这当是中国有记载以来两位最伟大的哲学家的相会。

    《老子》又称《道德经》,只有五千多个汉字,共81章,分为道篇和德篇两部分。虽然简短,但它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却很大:以它为基础,中国古代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道教,这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最具影响的宗教。《老子》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思维倾向和审美趣味。直到今天,《老子》还在参与塑造这个民族的思想。

    《老子》在15世纪左右就开始被介绍到欧洲,它是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

    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围绕这一核心,老子提出了许多极富启发意义的观点。

 
    反者道之动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这里所说的“反”,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两层意思又互相关联,反映出老子哲学的独特智慧。

    在阐述相反相成的思想时,老子习惯采用“正言若反”的思路。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美和丑、善和恶都是相对而言的,人们说这个东西是美的,就有个丑的概念相比衬。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前和后等都是如此。但老子认为,我们对事物相反相成的看法,并不是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人所赋予的。“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自在生长,并没有评说(“不辞”),万物生长只是自然而然,本身并没有大和小、尊和卑的区别。

    在老子看来,世界的高下美丑,是人的判断。人给世界作判断、分高下,乃至确定世界的意义,其实是对真实世界的误解。即如美丑而言,当天下人知道追求美的时候,就有了美丑的区分,就有了分别的见解。老子并不反对人们追求美,但他认为这种追求美的方式,并不能得到真正的美。真正的对美的欣赏,是对美和丑的超越。

    由此可见,老子的意思并不是强调事物相反相成、互相转化,那种将老子哲学等同于黑格尔辩证哲学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老子是通过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分析,来否定知识判断的意义,从而宣扬他的所谓“反”的第二层意思:往复回环的生命之道。
   老子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里的“反”,不是相反,而是“返”,是往复回环、流动不已的生命。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他形容“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正是这个意思。

    老子的“道”是不加分别的,是一种“大制”,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分辨。这个“大制”是不能分割的,所以说是“混成”,老子将这称为“大制不割”。老子说:“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道”是“朴”――就是没被打破的圆融世界,在这里没有知识,没有分别,没有争斗,就像清澈的溪涧和流动的山气,空灵而涵有一切。这就是他所说的“不割”的“大制”――他所谓世界的最高存在形式。

    老子在“反者道之动”的哲学中,通过“反”的两层意思强调,人们不能为相反而成的事物表象所遮蔽,而要破除知识的妄见,契入往复回环的生命之道中,这才是发现世界意义的根本途径。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并非指外在的自然物,而指一种自然而然、顺应世界的态度。老子强调,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性”,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所谓“独立而不改”,人不要强行改变它。老子将“自然”和“人为”对立起来。“人为”是对“自然”的破坏,“人为”即“伪”,是不真实的。老子告诫人们,放下左右世界的欲望,顺应自然,这样才是解决人与世界冲突的根本途径。

    “无为”作为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是对“自然”的保护。没有“无为”,也就没有“自然”。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不是说什么都不做,消极等待事情的成功。而是说,人的一切事业应该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去做,不能强行改变自然的节奏。老子反对“人为”,并不是否定人的积极创造,而是反对破坏自然节奏的盲目的乱为。老子所提倡的创造,是契合自然精神的创造。

    我们从老子的“大巧若拙”的说法中,即可看出他的自然无为思想的精髓。“大巧”,就是最高的巧。“大巧若拙”的意思是,最高的巧看起来像是不巧,最高的巧其实就是拙。“大巧”(“拙”),不是一般的技巧,一般的技巧是凭借人工可以达到的,而“大巧”是对一般技巧的超越。
    老子以这最高的巧为“天巧”,它自然而然,不劳人为。从技术的角度看,它是笨拙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从天然的角度看,它是最大的巧。在老子看来,技术之巧,才是真正的笨拙,耍弄小巧,最终适得其反。因为人有了弄巧的心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老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老子》: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