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要包围颐和园,这样的事不能不通过光绪;要使袁世凯听命,也不能不借助于光绪的“上谕”。9月14日(七月二十九日),康有为告诉毕永年:“吾欲效唐朝张柬之废武后之举,然天子手无寸兵,殊难举事,吾已奏请皇上,召袁世凯入京,欲令其为李多祚也。”(毕永年《诡谋直纪》。日本外务省档案,1·6·1·4—2—2(1),491315—491318。)9月16日(八月初一日),谭嗣同也告诉毕永年,康有为准备让光绪“面谕”袁世凯(毕永年《诡谋直纪》。日本外务省档案,1·6·1·4—2—2(1),491315—491318。)。9月18日(八月初三)夜,谭嗣同又对袁世凯说,即刻就要定议,以便“诣宫请旨办理”;当袁世凯表示“你今夜请旨,上亦未必允准”时,谭嗣同自信地保证:“我有挟制之法,必不能不准,初五日定有□谕一道面交公。”(《戊戌变法》(一),第554、263页。)这些地方说明,维新派确曾准备奏请光绪批准“密谋”,并且通过袁世凯9月20日(八月初五)的“请训”下达谕旨。当然,维新派不会把捕杀西太后这样的最高机密告诉光绪,关于此,康洋为的计划是:“奏知皇上时,只言废之;且俟往颐和园时,执而杀之可也”(毕永年《诡谋直纪》。日本外务省档案,1·6·1·4—2—2(1),491315—491318。)。
有充分的材料证明,光绪执行了维新派的计划。
一、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八月初五),袁世凯“请训”时,光绪曾赐以“□笔密谕”。袁世凯在退朝后对人说:“皇上若责我以练兵,我不敢不奉诏,若他事则非我之所知也。”(《戊戌变法》(一),第263页。)
二、英人濮兰德等《慈禧外纪》记载:“初五日晨,袁请训往天津,帝召见于乾清宫,极其慎密,用尽方法,不使其言外闻。殿古旧黑暗,晨光透入颇微……(帝)告袁以所定机密之谋,命袁往津,即于督署内捉杀荣禄,随荣兵星夜入都,围执太后,付以小箭一支,为执行帝谕之据,又付以上谕一道,言办理钦差事竣,即任为直隶总督,来京陛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5版,146页。)
三、陈□龙《梦蕉亭杂记》载:袁世凯入京见到光绪后,“传闻有旨以文忠(荣禄)大逆不道,令赴津传旨即行正法,所有直督一缺,即以袁补授,并带兵入京围颐和园。袁谓天津尚有芦台聂士成一军,曾经百战,兵数倍于新建陆军,围园之事,万不敢办。至传旨将直督正法,亦恐办不到。”同书又记载:袁世凯回津见荣禄后,跪着说:“今日奉命而来,有一事万不敢办,惟有自请死。”随即“袖出一纸呈阅。”荣禄阅后严厉地说:“大臣事君,雨露雷霆,无非恩泽,但承旨责在枢臣,行刑亦有菜市,我若有罪,甚愿自首入京,束身司败,岂能凭尔袖中片纸,便可钦此钦遵。”袁于是大哭失声,长跪不起(北京古籍出版社1935年版,第65—66页。)。
四、费行简的《慈禧传信录》记载,袁世凯回天津向荣禄告密时,“谓奉帝手诏,命锢后杀禄”(《戊戌变法》(一),第465页。)。
五、苏继祖的《清廷戊戌朝变记》记载:光绪9月20日 (八月初五)召见袁世凯时 “付以密谕”。西太后还宫后,气势汹汹地讯问光绪和围园密谋的关系:“汝知之乎?抑同谋乎?”光绪于魄飞齿震,浑身发抖之际,居然回答:“知道。”此后,西太后曾两次审问光绪。9月28日(八月十三日),有人问荣禄,袁世凯是否曾奉密诏,密诏中有无杀公之言,荣禄都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有人向“当轴者”询问光绪消息,回答是:“已皆问明,尽招认矣。”并称,光绪将不会有释放机会,“自作自受”云云(《戊戌变法》(一),第345、347、351页。)。
六、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记载,谭嗣同等六人未经审讯,即行处决,出于御史黄桂□上疏,声称“罪状已明”,其原因在于害怕审讯时“牵及圣躬”(《戊戌变法》(一),第476页。)。参与办案的陈□龙也有相同记载:“一经审问,恐诸人有意牵连,至不能为尊者讳,是以办理如此之速”(《梦蕉亭杂记》第17页,北京古籍出版社版。)。
综观上述材料,可以确认,光绪是了解并同意康有为杀荣、围园、废后密谋的,并曾命令袁世凯实施。
诚然,光绪是懦弱的。但是他和西太后长期矛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