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从事康有为的专题研究已有二十多年。一九九五年,他专门采访了当年曾跟康有为在一起的康的弟子、同乡吕振文的儿子,向他求证康有为的死因。他说,“你对于康有为的死因分析是正确的,他确实是被日本人毒死的。”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日这天,康有为在青岛英记酒楼出席一同乡为他举行的宴会时,吕振文也在座。当康有为喝了一杯橙汁后,脸色大变,直说难受。吕振文迅速用马车将康有为送回寓所。经日本和德国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三月三十一日凌晨四点三十分,康有为七窍流血,不久就死在了门生李微尘的怀中。
更奇怪的是,他死后才三天,他的三岁幼女康同令亦夭殇。几十年后,吕振文曾亲口对儿子说,他是从日本天皇身边的人那里得知日本人下毒这一确切消息的。(吕振文于一九三八年变节当了汉奸,成为日占当局控制下的青岛治安维持会九名委员之一。)因为康有为始终不同意溥仪跟着日本人走,曾一度与溥仪一起和日本人对着干,所以日本人对康有为怀恨在心,要置他于死地。
惨遭毁尸抛骨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到处都在“破四旧”,康有为的墓也惨遭破坏。
据从小就生活在凤凰山下的黄佳良老人回忆:一九六六年八月,青岛市某中学的“红卫兵”打着红旗,高喊着“破四旧,立四新”等口号,来挖康有为墓。他亲眼看到,被挖开的墓里,有一个照壁似的石头墙壁,高约一点五米,上面有四块独立的石头,刻有“国学大师”四字,每个字上都涂了红漆。石壁上方的平面,镶嵌着十多根两米长的石条。石条之间咬合严密,几乎不留缝隙,当初康有为棺椁就是由此处缒下去的。在石拱门前镶嵌着一块拱形石碑,高约八十厘米,厚约三十五厘米,黑色。
学生将此碑左上角砸掉,钻了进去,整座墓穴才被打开。康有为棺材木头为红松,约四厘米厚,带有搬动用的扶手。棺材被砸碎后,便露出康有为的尸骨。学生们从墓中拿出一串珠子,一把金锁。据说这把金锁是美国华侨送的,正面刻着“先天下之忧而忧”,背面刻着“国学大师”。康有为左右手中均有一枚金币,一枚为日本金币,另一枚为印度金币。还有一块玉佩。
康有为下葬时身穿中山装,但他的右脚边有一堆蟒袍玉带和许多清朝服装。蟒袍玉带上的金丝随风飘舞,有的就缠在墓外的槐树上。墓穴里还有一块小石碑,上刻康有为四子三女的名字。学生将康有为的骨头扬了一地。当时,坟墓前还有一石头供桌,长约一点五米,厚约八十厘米,雕有四条腿。供桌的后面就是石碑。
还有一位叫王集钦的老先生,是青岛市博物馆的副研究员。他在“文革”中冒着被打成保皇派孝子贤孙的危险,保存了康有为的颅骨以及一些墓葬品。他回忆说,当年他的外婆带着他母亲与姨妈,曾在康有为的“天游园”中一间平房里借住了两年,因而他对康有为有感恩之心。
一九六六年八月,红卫兵“破四旧”,康墓遭毁,康有为的头骨被“红卫兵”绑在棍子上,抬着游街示众。为了保护康有为的头骨,他提出将头骨收到博物馆内,作为“造反有理”的实物进行展览,得到他们的许可。展览结束后,他秉承“白骨不能朝天”的古训,趁乱将康有为的颅骨及遗物收到一个木箱中,钉好并收藏了起来。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日,他把康有为的颅骨及遗物上缴给了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革”结束后,从一九八○年开始,青岛市政府就重新为康有为选择墓地。后经省委领导批准,将新墓地选在青岛大麦岛北面浮山南坡的茅岭上,王集钦承担了设计墓、墓碑和棺匣的任务。他设计的康有为墓直径为七米,墓围墙高半米。棺匣长七十厘米长,为黑色有机玻璃制作,内衬丝绒。墓碑高二百二十二厘米、宽八十九厘米、厚三十厘米。
墓碑正面系康有为的弟子刘海粟题写的“康有为先生之墓”,墓前刻有刘海粟重新撰写的墓志铭:“公生南海,归之黄海,吾从公兮上海,吾铭公兮厉沧海,文章功业,彪炳千载。”对康有为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七日,青岛市政府在浮山茅岭为康有为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王集钦跟康有为的二儿媳庞莲女士、孙女康保娥夫妇、外孙女潘庆照夫妇、刘海粟等一起,用红、黑绸带将康有为的棺匣缒入墓穴,刘海粟展读了颂词。从此,康有为的新墓又重新矗立在他所热爱的青岛的土地上,与碧海蓝天永处!
(摘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戴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