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确说明:
“超之电邀积之来也,以欲西行故。既不行矣,则欲号称为《知新报》请积之驻沪代理也者,俟数月后,积之与诸人既熟,又共见其才,然后举之入主报馆,此超原议也。……超致书公度将或亦不免多说几句,故公度至此,实超之谬妄也”——也就是说,梁启超本有让同门师弟龙积之“入主报馆”的计划,而且黄遵宪之所以会“二月来信”逼迫汪康年交权,提议让龙积之“总司一切”,也正是缘于梁启超给黄遵宪写了信,且“不免多说几句”。这其实已经将康党篡夺《时务报》的计划交待清楚了。
到这年三月,又发生康门弟子自坚门户,挥拳殴打章太炎之事。遭到殴打的章太炎退出报馆,返回浙江,自办《经世报》,与《时务报》分庭抗礼。康门弟子之所以殴打章太炎,章氏鄙薄康门的伪学术固然是重要诱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却在于:章太炎是汪康年高薪聘请回来以抗衡报纸“康党化”的新主笔。此事影响极坏,外界从此有《时务报》“将尽逐浙人而用粤人”的传言,康党对报馆的渗透,就此公开化了。
四月,发生了汪康年之弟汪诒年修改梁启超文章风波。《时务报》创办之初,因梁启超作为主笔,同时又是康有为弟子,而康有为的伪学术在当时被士大夫认可者极少,宣传康门学说无异于为维新徒增不必要的阻力,所以曾约定不在报纸中出现康有为的名字,尤其是不谈他那套“尊孔维新”理论,对此梁启超也表示了赞同。此次汪诒年修改梁启超的文章,所删改的正是其中涉及康有为的部分。对此梁启超甚为愤怒,坚决要求汪诒年按照自己的原稿排版印刷。事实上,虽有约定,但汪康年等人此前对康门弟子在文章中征引康有为的学说并不阻碍,此次之所以较真,乃是对康党公开夺权的反击。
整个1897年,报馆内乱不断。先是梁启超扬言要率领诸康门弟子离馆去“西湖读书”;稍后梁本人终于离开上海去了湖南时务学堂任教,保留主笔之名却长期不给上海交稿。临行之际,梁致信汪康年,交待他办两件事情。一是要求《时务报》为大同译书局将来印刷出版的各种书籍刊登广告(大同译书局是康党集资创办的康门“官方出版机构”)。二是要求将由汪诒年经管的“不缠足会”(当时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学会)事务,移交给康广仁经办,理由是怕汪诒年累着,所以请康广仁“代为分劳”。言词之间,颇有盛气凌人的意思。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