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义庄为我国最早义庄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范伯驹描述下的儿时的“山”、“坟头”、“祠堂”、“牌楼”,在有关文献上确有准确记载。
据有关记载,苏州城内范庄前原是范仲淹的祖宅,南宋咸淳十年(1274)在范义庄旁建范文正公祠,门前原有高大的“先忧后乐”牌楼。其祖茔在木渎天平山,墓旁有祭祀他的“忠烈庙”,清乾隆帝赐名“高义园”,后又新建“先忧后乐”坊。
“范义庄”的确存在,而且现在已经建设成为一个景点。据了解,范义庄位于苏州范庄前32号,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该景点的介绍,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于1049年以苏州灵芝坊祖宅创立范氏义庄,购置义田千亩,作为宗教公产,用以周济族人,并附设义学供族人子弟免费入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义庄。
范义庄门前原来的确有一座雕刻、构造精致的四柱三间五楼石坊,高约8米,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额题“世济忠直”,枋间刻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俗称“先忧后乐”坊。 姚媛媛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有志于天下,有名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景祐元年(1034)任苏州知州,恰逢发水灾,他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水患。他创办府学,延请名师讲学,一时盛况空前,各地纷纷仿效,因此有“苏学天下第一”之誉。
其文章多阐述其政治主张,名篇如《岳阳楼记》;词多写塞上风光,雄浑轩昂。著有《范文正公集》、《丹阳编》、《易义》等。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