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Z >> 竹影 >> 正文

 

子恺的画(代序)

子恺的画(代序)   叶圣陶       推算起来大概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那时子恺在立达学园教西洋绘画,住在江湾。那一天振铎和愈之拉我到他家里去看他新画的

  画都没有装裱,用图钉别在墙壁上,一幅挨一幅的,布满了客堂的三面墙壁。这是个相当简陋而又非常丰富的个人展。

  有许多幅,画题是一句诗或者一句词,象《卧看牵牛织女星》,《翠拂行人首》,《无言独上西楼》等等。有两幅,我至今还如在眼前。一幅是《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面上有梧桐,有站在树下的人,耐人寻味的是斜拖在地上的长长的影子。另一幅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画是的廊下栏杆旁的一张桌子,桌子上凌乱 地放着茶壶茶杯。帘子卷着,天上只有一弯残月。夜深了,夜气凉了,乘凉聊天的人散了-画面表现的正是这些不出来的情景。

  此外的许多幅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孩子的特别多。记得有一幅《阿宝赤膊》,两条胳膊交叉护在胸前,只这么几笔,就把小女孩的不必要的娇羞表现出来了。还有一 幅《花生米不满足》,后来佩弦谈起过,说看了那孩子争多嫌少的神气,使他想起了“备赖的儿时”。其实描写出内心的“不满足”的,也只是眼睛眉毛寥寥的几笔。

  此外还有些什么,我记不清了;当时看画的还有谁,也记不清了。大家看着墙壁上的画说各自的看法,有时也发生一些争辨。子恺谢世后我写过一首怀念他的诗,有一句“漫画初探招共酌”,记的就是那一天的事。“共酌”是共同斟酌研讨,并不是说在子恺家里喝了酒。总之,大家都赞美子恺的画,并且怂恿他选出一部分来印一册画集, 那就是一九二五年底出版的《子恺漫》。

  那一天的欢愉是永远值得怀念的。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给了我一种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鉴赏,而达到相与会心的感受。就拿以诗句为题材的画来说吧,以前读这首诗这阕词的时候,心中也曾泛起过一个朦胧的意境,正是子恺的画笔所抓住的。而在他,不是什么朦胧的了,他已经用极其简练的笔墨,把那个意境表现在他的幅上了。

  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那些画,同样引起我的共鸣。有些事 物我也曾注意过,可是一会儿就丢开,不去揣摩了。子恺 却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感受抓住,经过提炼深化,把它永 远保留在幅上,使我看了不得不引起深思。

  隔了一年多,子恺的第二本画集出版了,书名直截了当,就叫《子恺画集》。记得这第二本全都从现实生活取材,不再有诗句词句的题材了。当时我想过,这样也好,诗词是古代人写的,画得再好,终究是古代人的思想感情。“旧瓶”固然可以“装新酒”,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弄得不好就会落入旧的窠臼。现实生活中可的题材多得很,尤其是子恺,他非常善于抓住瞬间的感受,正该从这方面舒展他的才能。

  佩弦的意见跟我差不多,他在《子恺集》的跋文中说: “本集索性专载生活的速写,却觉得精彩更多。”他称赞的《瞻瞻的车》和《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这几幅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还有佩弦提到的《东洋和西洋》和《教育》,我也认为非常有意思。

  第二本画集里还有好些幅工整的钢笔画。其中的《挑荠菜》、《断线鹞》、《卖花女》,曾经引起当时在北京的佩弦一样怀念起江南、怀念起儿时来。扉页上还有一幅钢笔画,画一个蜘蛛网,粘着许多花瓣儿,中央却坐着一个人。扉页背面印上了两句古人的词:“檐外珠丝网落花 ,也要留春住。”这样看来,蜘蛛网中央的人就是子恺自己了。他大概要说明,他画这些画,无非为了留住一些刹那间的感受。我连带想到,近来受了各方面的督促,常常要写些回忆老朋友的诗文,这就有点象子恺在蜘蛛网中央的那个人了。

                          一九八一年七月二日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竹影,丰子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子恺的画(代序)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竹影》作者简介
    《竹影》说课稿
    丰子恺漫画的德与才
    后市高看丰子恺
    怀念丰先生
    我喜欢子恺漫画
    跋子恺画集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名人与竹
    画竹名家
    漫画家丰子恺
    丰子恺与小动物
    《竹影》教学建议
    《竹影》背景知识
    我教《竹影》的几点体会
    《安塞腰鼓》写作特色
    挑战权威,引领学生走进花样的世界
    丰子恺先生“道歉”
    《竹影》电子教材
    《竹影》整体把握
    《竹影》问题研究
    艺术三昧
    《竹影》中心思想
    丰子恺耐得住细碎
    《竹影》研讨与练习说明
    《竹影》重难点点拨
    《竹影》同步练习
    《竹影》写作特色
    《竹影》课文题解
    《竹影》研读赏析
    《竹影》问题探究
    《竹影》课文品析
    《竹影》课文题解
    《竹影》多音字辨析
    《竹影》形近字辨析
    《竹影》学法指导
    谈丰子恺的《竹影》和《白鹅》
    《竹影》难句解析
    《竹影》结构分析
    《竹影》生字注音
    丰子恺故居
    《竹影》主题思想
    墨竹考源
    《竹影》词语解释
    《竹影》框架问题设计
    《竹影》课文题解
    丰子凯纪念馆
    《竹影》素质教育新学案
    《竹影》难句解析
    《竹影》疑难解析
    《竹影》重难点讲解
    《竹影》习题精选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同步达纲练习
    《竹影》有关资料
    竹影
    中国画与西洋画
    图画与人生
    忆儿时
    给我的孩子们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
    《竹影》同步练习
    《子恺漫画选》自序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杂谈
    《竹影》写作特点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同步轻松练习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阿庆·鉴赏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学画回忆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说课稿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说课稿
    《竹影》教学案例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课堂实录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简案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