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Z >> 竹影 >> 正文

 

《子恺漫画选》自序

《子恺漫画选》自序   丰子凯       我作这些的时候,是一个已有两三个孩子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交更痛……。我当时对于我的孩子们,可说是“热爱”。这热爱便是作这些的最初的动机。

  我家孩子产得密,家里帮手少,因此我须得在教课之外帮助照管孩子,就像我那时一幅漫中的《兼母之父》一样。

  我常常抱孩子,喂孩子吃食,替孩子包尿布,唱小曲逗孩子睡觉,描图画引孩子笑乐;有时和孩子们一起用积木搭汽车,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车”。我非常亲近他们,常常和他们共同生活。这“亲近”也是这些材所由来。

  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见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儿童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因此儿童世界非常广大自由,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房子的屋顶可以要求拆去,以便看飞机;眠床里可以要求生花,飞蝴蝶,以便游玩;凳子的脚可以给穿鞋子;房间里可以筑铁路和火车站;亲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来……。成人们笑他们“傻”,称他们的生活为“儿戏”,常常骂他们“淘气”,禁止他们“吵闹”。这是成人的主观主义看法,是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态度。我能热爱他们,亲近他们,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心理,而确信他们这种行为是出于真诚的,值得注意的,因此兴奋而认真地作这些

  进一步说,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生活;换一句话说,我常常自己变了儿童而观察儿童。我记得曾经作过这样的一幅画:房间里有异常高大的桌子、椅子和床铺。一个成人正在想爬上椅子去坐,但椅子的座位比他的胸膊更高,他努力攀跻,显然不容易爬上椅子;如果他要爬到床上去睡,也显然不容易爬上,因为床同椅子一样高;如果他想拿桌上的茶杯来喝茶,也显然不可能,因为桌子面同他的头差不多高,茶杯放在桌子中央,而且比他的手大得多。这幅画的题目叫做《设身处地做了儿童》。这是我当时的感想的表现:我看见成人们大都认为儿童是准备做成人的,就一心希望他们变为成人,而忽视了他们这准备期的生活。因此家具器杂都以成人的身体尺寸为标准,以成人的生活便利为目的,因此儿童在成人的家庭里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同样,在精神生活上也都以成人思想为标准,以成人观感为本位,因此儿童在成人的家庭里精神生活很苦痛。过去我曾经看见:六七岁的男孩子被父母亲穿上小长袍和小马褂,戴上小铜盆帽,教他学父亲走路;六七岁的女孩子被父母亲带到理发店去烫头发,在脸上敷脂粉,嘴上涂口红,教他学母亲交际。我也曾替他们作一幅画,题目叫做《小大人》。现在想象那两个孩子的模样,还觉得可怕,这简直是畸形发育的怪人!我当时认为由儿童变为成人,好比由青虫变为蝴蝶。青虫生活和蝴蝶生活大不相同。上述的成人们是在青虫身上装翅膀而教它同蝴蝶一同飞翔,而我是蝴蝶敛住翅膀而同青虫一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儿童的心情和生活,而兴奋地认真地描写这些

  以上是我三十年前作这些画时的琐事和偶感,也可说是我的创作动机与创作经验。然而这都不外乎“舐犊情深”的表现,对读者有什么益处呢?哪里有供读者参考的价值呢?怎么能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发见材呢?

  无疑,这些画的本身是琐屑卑微,不足道的。只是有一句话可以告诉读者:我对于我的描对象是“热爱”的,是“亲近”的,是深入“理解”的,是“设身处地”地体验的。

  画家倘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付更可爱的、更有价值的、更伟大的对象而创作绘画,我想他也许可以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今日新中国的生气蓬勃的生活中──发见更多的画材,而作出更美的绘画。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这些总算具有间接帮助读者的功能,就让它们出版吧。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竹影,丰子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子恺漫画选》自序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竹影》作者简介
    《竹影》说课稿
    后市高看丰子恺
    子恺的画(代序)
    怀念丰先生
    我喜欢子恺漫画
    跋子恺画集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名人与竹
    画竹名家
    漫画家丰子恺
    丰子恺与小动物
    《竹影》教学建议
    《竹影》背景知识
    我教《竹影》的几点体会
    《安塞腰鼓》写作特色
    挑战权威,引领学生走进花样的世界
    丰子恺先生“道歉”
    《竹影》电子教材
    《竹影》整体把握
    《竹影》问题研究
    艺术三昧
    《竹影》中心思想
    丰子恺耐得住细碎
    《竹影》研讨与练习说明
    《竹影》重难点点拨
    《竹影》同步练习
    《竹影》写作特色
    《竹影》课文题解
    《竹影》研读赏析
    《竹影》问题探究
    《竹影》课文品析
    《竹影》课文题解
    《竹影》多音字辨析
    《竹影》形近字辨析
    《竹影》学法指导
    谈丰子恺的《竹影》和《白鹅》
    《竹影》难句解析
    《竹影》结构分析
    《竹影》生字注音
    丰子恺故居
    《竹影》主题思想
    墨竹考源
    《竹影》词语解释
    《竹影》框架问题设计
    《竹影》课文题解
    丰子凯纪念馆
    《竹影》素质教育新学案
    《竹影》难句解析
    《竹影》疑难解析
    《竹影》重难点讲解
    《竹影》习题精选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同步达纲练习
    《竹影》有关资料
    竹影
    中国画与西洋画
    图画与人生
    忆儿时
    给我的孩子们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
    《竹影》同步练习
    丰子恺漫画的德与才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杂谈
    《竹影》写作特点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同步轻松练习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阿庆·鉴赏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学画回忆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说课稿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说课稿
    《竹影》教学案例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课堂实录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简案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