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找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津市塘沽区大庆道小学 刘 静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说明】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带领学生“找春天”,感受到了春天风光的无限美好,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2、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件在设计和使用时力求体现各教学媒体组合整体优化的原则,并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材的特点,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目的。 本课件的优越性体现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交互灵活。 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贯穿始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朗读、感悟、想象,变静态的文本为动态的文本,变清一色的课堂为多姿多彩的课堂,使课堂形式活了,情趣浓了,效率高了,愉悦了学生的身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扎实地训练了语言,使课堂充满春天般的活力。 【教学策略】 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在儿童眼前展现了有美感的春天,由此产生渴望“找春天”的急切心情。课堂上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品味词句,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识字──藏春 1、天女散花: 学生随着花飘落认字:羞、遮、掩、躲 (课件演示:飞落的春花中带生字徐徐飘落(渐快)) 2、连字组词: (课件演示:野、芽、树、草、桃、枝、柳、花、嫩) 3、找寻春景: ⑴ 学生意愿选景,找读生词:探、野花、嫩芽、小溪 (课件演示;在春景中藏生词,点击春景显生词) ⑵ 你能不能用以上这几个词来说话?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春天的情境,利用这种与课文相关的情境,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字词、并由字连词再说话,有坡度地进行了语言训练,又自然地过渡到学文环节。 二、整体感知──找春 1、配乐范读,感受春天: (课件演示;播放音乐配上春天的画面) 设计意图:在声画结合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阅读文本。 读后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 春姑娘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儿呢?让我们在文中找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吧! 2、自由读文,找寻春天: 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朗读体验──悟春 1、朗读体验: 根据学生找出的语句,指导朗读感悟: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课件演示;随机分别出示以上句子,点击重点词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用课件帮助学生体会小草和眉毛、野花和眼睛、嫩芽和音符、小溪和琴声的相似,从而领悟春天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精妙。 3、美读成诵: 整体出示以上语句,美读后填空练习背诵: 小草( ),那是春天的( )吧? ( )野花( ),那是春天的( )吧? 树木( ),那是春天的( )吧? ( )小溪( ),那是春天的( )吧? (课件演示:出示以上练习,随着学生的背诵,点出括号内的词句。) 设计意图:用文字片帮助学生高效背诵课文。 四、读中想象──说春 1、教师引读第八自然段: 春天来了!我们──,我们──,我们──,我们──。她在──,在──;她在──,在──…… 2、发散补白: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我们闻到了……,我们听到了…… (课件演示;放映各种春光图,启发学生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设计意图:此处对文本进行补白的练习,是在内化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练习。 3、想象续说: 春天还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过渡:同学们说出了这么美的句子,你们真像小诗人,看黑板上的词连起来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春天还像美丽的画,像动听的歌,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春天吧! 五、自主拓展──赞春 小组合作,自主选择其中一项: 1、写一写春天; 2、画一画春天; 3、唱一唱春天。 (课件演示:播放春景图和春天的音乐。) 设计意图:美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愉悦了身心,激发了想象,从而主动地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六、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2、背诵课文。 3、在大自然中、生活中寻找春天,把它拍下来,配上文字说明,举办“春光美”摄影展。 【板书设计】找春天小草探头野花开 春树吐绿水丁冬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找春天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找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找春天》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找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