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 沈 娜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态度。 2、理解“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心里”的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金鱼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唤起学生体验 第一次看到题目时,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可能回答: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谁让鱼游到纸上来呢?这是在做实验吗?鱼游到纸上,鱼会死吗?你们看,有猜疑,有担心,有探究,题目起得多好呀! 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一位残疾青年长期认真地观察金鱼,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仿佛让鱼游到了纸上等等。 二、师生共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划出了课文中几处直接描写青年的语句,请你们重点来读这些语句,老师来读其他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书。 三、观鱼──体会青年举止“特别” 过渡: 同学们读得很好,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这位驻足池边观鱼的青年。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换一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同时出示投影: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______的青年。 (与众不同、非比寻常、特殊) 是呀,“特别”就是“与众不同”,你们看看,前边写到其他观鱼者是怎么观鱼的?青年怎么看?你们从书上找一找。同桌两个人对比着读读,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对比读) 读出了青年的忘我。 四、画鱼──促进个性体验 过渡:青年人看鱼如此投入(板书:看鱼),他画鱼(板书:画鱼)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青年画鱼的部分,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小组合作,选取最适合你们的读书方式进行汇报。 学情: 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读书,并交流自己通过读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然后小组里商讨采用何种读书方式更加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于所读部分的理解。 (学生可以采取多种读书方法进行汇报:如画批读、对比读、赏读等等,读的形式是多样的,体验是丰富的。) 1、体会出青年画鱼时的专心致志: 通过“静静地画”“每个”“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一丝不苟:可以体会出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姑娘绣花时非常专著,精细而周密。 2、体会出了青年的画技娴熟: 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工笔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致地描绘,青年画鱼时;速写也是一种绘画方法,一边观察对象一边用简单线条把它的主要特点迅速地画出来。说明了青年人熟练了掌握了绘画的方法。 3、体会出了作者对于青年的赞赏,赞赏他画画的专心、赞赏他画技的高超: 点拨: 青年多么投入呀,他好像和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才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生接读)“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生接读) “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板书:“忘记时间 忘记自己” 五、发散 正是因为青年如此的投入,一条条鱼才跃然纸上。 出示投影: 同学们,你们看,(一幅幅金鱼图)配乐。如果这些就是那位青年所画的金鱼图,如果你就是围观的人,看到这幅生动的画儿,你会说些什么? 六、联系上下文读(配对读)──体会鱼“先游到了心里” 导:青年人为什么能把鱼画得如此的活灵活现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你们发现了吗?课文当中,有许多语句都是有联系的,你们同桌两人结成学习小组,找找这些有联系的语句搭配着读读。 组合A: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并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引导:同学们,你们想想,一看就是一整天,一整天,他都在看什么呢? 生交流: 1、青年在看鱼的外形(样子): 青年在看鱼的颜色、身体结构、鱼鳍的样子、鱼鳞的形状、鱼尾的样子等等。 2、青年在看金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 青年在看金鱼在水中静静地吐泡泡的样子; 青年在金鱼戏水的动作。 组合B: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组合C: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四个“忘”联系在一起,我就更加体会出青年的全神贯注,青年什么都忘记了,仿佛连世界都忘记了。 组合D: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组合E: 体会青年观察持之以恒。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正是因为青年人观鱼时的投入,而且是长期不懈地投入忘我的观察,鱼才游进了青年人的心里。 组合F: 明确“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七、梳理板书──缩读重点部分 同学们,我们看到这样一位青年,他观鱼时,老是(生接读)“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生接读)“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画鱼时,有时(生接读)“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向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生接读)“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了一体,似乎(生接读)“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当作者把小女孩的话写给他时,他笑了,笑得那样甜。他让金鱼(生接读)“先游到了心里”,从而又(生接读)“游到了纸上”,一切缘由他这种持之以恒的“忘我”精神。 八、拓展读 (可以随着文与可画竹的故事出现,灵活运用) 补充齐白石画虾的小故事。老师简单交待。 齐白石画虾名扬天下,令人叹为观止。他画的虾,滋润透明,生动有趣,似活虾在水中遨游。你们知道吗?齐白石为了把虾画活,进行了毕生的观察。 请同学们读读这篇文章,联系课文,你又有什么体会? (无论是齐白石画虾、青年人画鱼,都是先把事物深深地印在了心中,先做到了心中有数。并且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九、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描写人物投入做事的成语或者格言,把它们积累在积累本中。 2、课外阅读关于投入忘我工作的人物的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网址) 【设计思路】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围绕着青年人看鱼、画鱼这两方面内容,使一位做事投入忘我、画技高超的青年人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更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生动的发展。从教材的角度,我考虑如何用好这篇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例子。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备课: 一、关于课题解题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特别,引发学生的遐想。我在课始,重新引导学生回忆最初看到题目时的想法,其目的并不是在于解题,而是从学生的体验入手,并紧紧抓住学生的体验,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落实训练,体会感情 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教学目的及训练任务,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 入课,整体感知课文的阶段,师生合作读课文。这时的整体感知是在第一课时的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那么,师生合作读书的目的在于,既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把读书的重点集中在青年身上,为这节课围绕着青年看鱼、画鱼的表现学习做好了准备。 再比如说,在学习青年“看鱼”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其他观鱼者观鱼与青年看鱼两种不同的表现,进而体会出青年的投入忘我。为此,我设计了“对比读”的读书方式,让同桌两个人把其他观鱼者观鱼与青年看鱼的不同表现对比着读读。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加深了理解,让学生一下子体会了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接着,我又继续引导学生,既然青年是与众不同的,就应该读出青年的特别之处,这实际上又是一种形式的读,是学生理解之后的读──“感悟读”。 再比如说,在学习青年“画鱼”这一部分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体会不是老师赋予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而得出的。 从课堂上看,不同的学习小组,他们的读书体会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读出了青年的专心致志,有的学生读出了青年的画技高超,还有的学生读出了作者对于青年的赞赏,等等。这是一种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又选择了最能表达自己体会的读书方式进行汇报。学生运用的方法有画批读、对比读、赏读、品味读等等。 在寻求青年落笔生辉的原因时,我又设计了联系上下文配对读的方式。这实际上是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语言重组。课文中前后照应的语句很多,有很多语句的意思是相关联的,把这些语句配成对子,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也是对于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我引入了齐白石画虾的小故事,进行拓展读,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在结尾处,回归整体。我边梳理板书边引导学生缩读课文,只读文章的精华部分。缩读──是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回读,让学生在理解之后,再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同形式的读,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教学目的及训练任务来设计。丰富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的中心阶段,我尽力做到“三个保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独特的理解;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地生活。我想以这节课学生的读书活动为例。 如在学习青年“画鱼”的部分,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这是一种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特点,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体会不是老师赋予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而得出的。又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读书方式进行汇报。 从课堂上看,不同的学习小组,他们的读书体会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读出了青年的专心致志,有的学生读出了青年的画技高超,还有的学生读出了作者对于青年的赞赏,等等。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又选择了最能表达自己体会的读书方式进行汇报。学生运用的方法有画批读、对比读、赏读、品味读等等。 这个环节就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