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Y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 正文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知识目标】

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二、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能力目标】

一、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

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目标】

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鲁迅先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人民的觉醒奋斗终生,战斗不息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

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  点拨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检测预习

1.鲁迅的杂文

说起杂文,必要想起鲁迅;说到鲁迅。鲁迅的杂文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但应该看到,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情怀。所以鲁迅杂文在根底上是“诗”的,他的杂文里有“中国大众的灵魂”。如果看不到与“大众灵魂”叠合在一起的“鲁迅的灵魂”,如果看不到鲁迅杂文里的批判背后的理想、否定中的肯定,就没有完全读懂鲁迅的杂文,就难以真正接近(理解)鲁迅杂文的特质。

鲁迅说他的论战杂文里“没有私敌,只有公仇”,最令人惊异的是他能够把外观形式上离异最远、似乎不可能有任何联系的人和事联结在一起,在“形”的巨大反差中揭示“神”的相通。

鲁迅杂文的语言也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一方面,他能自如地驱遣各种句式,在口语与文言的交杂中,在长句与短句的交错中,在排比与反复的混用中,融合着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与气势;另一方面,他常常违反常规用法,仿佛故意地破坏语法规则,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峻的美学效果。

鲁迅是语言艺术的大师,造语精密,词汇丰富。经过加了工的口头语,简洁,凝练,有力。再加上作家幽默的才能,讽刺的手腕,貌似冷峭而内实热烈的气质,这就使他的杂文具有非常突出的个人风格。鲁迅的杂文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点是犀利和幽默。犀利是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就深刻揭示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例如,“这种鉴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一个“给”字就点出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如第九段对于如何占有,怎样挑选的精当而风趣的比喻,深入浅出,令人信服。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自诩xd    磕头k6   冠冕mifin   吝啬lins   脑髓sui    譬如   孱头ctin    蹩bie进

国粹cui    孱弱chdn    弱冠gudn    毛厕c     残羹冷炙g~ngzhi

2.解释下列词语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

自诩:自己夸耀。诩,夸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烧肉。

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玄虚,空洞不可捉摸的东西,文中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使人迷惑的手段。

大度:气量宽宏。

 

二、速读文本,探究思考

1、第一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作者举三个“送”的事例: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难点】〖“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送梅兰芳博土到苏联去,……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难点】〖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2、第l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第l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使论述范围明确,增强揭露深刻性。

3、本文重点是论述“拿来主义”,为什么文章开头不直截了当论述这个问题呢?

因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不单是学术问题,它关系到整个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方向,文化问题又与国家内外政策相关。作者把拿来主义放在历史和现实的政治背景中进行论述,批判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从而提示了“拿来主义”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为论述中心论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难点】以尼采自诩是太阳作类比。

尼采自诩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他发了疯”;

中国不仅“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经济衰退,成为列强附庸,招致更大侵略——子孙后代将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板书设计

 

送古董

送新

送梅兰芳

残羹冷炙-经济衰败

不是抛来-而是抛给

揭示来源

闭关主义

揭示实质

崇洋媚外

 

 

——主权丧失

 5、传统及外来文化的批判继承问题是本文重点,为什么开头部分大谈“闭关主义”呢?

 

清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的失败与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在推行卖国投降政策上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回顾古今反动派由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再到投降的历史,揭示出“闭关”、“送去”的危害:“闭关”误国,“送去”卖国,所导致的后果则是落后,迎来了侵略。

作者在对这惨痛的历史进行批判后,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弊端越多,揭之愈深,批之愈深,就更能衬托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

【小结】先破后立(鲜明对照——反衬烘托)

三、作业

1、完成《导学》训练

2、思考

①作者在论述“拿来”观点时列举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些表现?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②作者在剖析对待文化遗产错误做法时用了形象的比喻,作用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作者在论述“拿来”观点时列举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些表现?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概括】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作者在剖析对待文化遗产错误做法时用了形象的比喻,作用是什么?

【概括】杂文语言特点:尖锐犀利、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形神兼备

杂文的性质:战斗精神的政论性和艺术审美的文学性

 

【板书】

 

正确态度:

羼头—不敢接触

昏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吸收

 

错误态度:

羼头—不敢接触

昏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吸收

 

正确做法:

占有——挑选——创新

比喻说理: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三、最后一段共有5句,分别回答了哪5个问题?

 

(1)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拿来

(2)对文化遗产中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怎样区别处理?——使用、存放、毁灭

(3)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做新主人、建新房子

(4)拿来主义者必须具有怎样的素质?——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大意义?——成为新人、成为新文艺

 

“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趟习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剩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  —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观点。

四、拓展迁移

1.挽鲁迅联撷萃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噩耗传来,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撰联以寄托哀思。

蔡元培的挽联: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郭沫若的挽联: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饮诵二心,憾于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注:高尔基、鲁迅仅隔四个月先后殒落。

孙伏园的挽联:踏《莽原》,刈《野》、《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姚克与斯诺的挽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范文欣赏

本世纪仍需拿来主义

跨世纪,望五洲,历史烟云去复留,我们应该悟出些什么道理呢?吾生也晚,吾学也浅,只想借此机会略陈管见。

20世纪的历史潮流表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体系的发展和竞争,可以表现为冷战热战,也可以表现为和平共处。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在一个世界体系之下,也难免矛盾和冲突。国际完全体系与国际公正秩序,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重建与调整的过程。

本土化和区域化会继续存在,但全球化更是大势所趋。高科技和信息工程在飞速发展,世界在变小,许多梦想、甚至没想到的事变成了现实。电脑和网络进了家庭,足不出户就可以和世界各地沟通,可以办理越来越多的事情。生命科学的突破让人喜忧参半,核技术的发展把人类送上万仞之巅——距天堂和地狱都只剩一步之遥。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责任。某一地方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可能、也越来越容易影响到其他地区。总之,想断开“本土”与“世界”的联系,是越来越不可能的了。

中国在上个世纪之交,正顽强抗拒着帝国主义列强轰开国门。经过百年的革命和改革,这个世纪之交已能够自主地开放国门。眼看就要“人关”了。如果这意味着经济上同国际体系接轨,那么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又意味着什么?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表明,各民族的特色是不会消失的,问题却在于各有特色的民族应该怎样适应世界潮流?中国人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对世界先进文明从拒斥转为进取,是先从器物层次开始的,以洋务运动为标志。尔后进到制度层次,以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为标志。尔后又进到思想文化层次,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对资本主义时代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是一概视为资产阶级独占的产品加以拒斥,还是有分析地视为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财富,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和利用?这个问题,在器物层次已不复存在了,君不见:“奔驰”满地跑,“波音”满天飞,享用“世界名牌”成时尚。在制度层次,共和政体早被采用,市场经济迟被采用。在文化层次,牌、传媒文化、卡拉OK等等都已蔚然成风,个人权益包括人权保障也越来越受重视,并逐步法制化。那么2,l世纪所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解决的问题,恐怕是还有哪些先进文化、思想观念等等,只能让外国资产阶级所垄断,不能为中国人民所利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不再需要一百年了吧。

3、联系现实,说说我们对古代与外国文化有哪些应该重视吸取并发扬光大,哪些应屏弃抵制?写一篇文章,以“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为话题,题材自选。

【教学反思】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拿来主义》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加来道雄眼中的鲤鱼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生字注音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整体把握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题解
    《超越时空》读书断片
    《超越时空》序言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参考图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词语解释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建议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问题探究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有关资料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杂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关于练习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问题探究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结构分析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词语解释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电子教材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分析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形近字辨…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多音字辨…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拓展资料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生字注音
    加来道雄的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精讲
    新人教教案:《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生字注音…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作者趣闻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蜀道难》教案
    《将进酒》教案
    《兵车行》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登高》教案
    《滕王阁序》语言基础知识梳理与积累
    《祝福》教案
    《窦娥冤》教案
    《雷雨》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
    《雨霖铃》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边城》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旅夜书怀》《客至》《咏怀古迹》《…
    《哦,香雪》教案
    《归去采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相关阅读训练
    《滕王阁序》教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逍遥游》教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新…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教学随…
    《超越时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美文欣赏
    《高中语文3(必修)》编写说明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