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 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一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
↑ ↓
自己 高潮 转折 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
(自信)
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
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
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贤寂寞
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五、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练习默写全诗。
二、谈谈你最欣赏的名句与欣赏的原因,说说若在作文中引用,可以适合什么话题。
【把讨论结果写出提纲,课后整理与同学交流】
三、预习《兵车行》
读懂诗句,初步掌握内容及情感基调。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