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下雪的声音》教学反思


    (1)出示"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谈一谈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交流中领悟关联词的用法。)
       你能用"与其----不如----"说一句话吗?
    (2)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体会句子深刻内涵。
       (可与: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对比理解。)
    (3)、指导朗读,体会句式特点,进行仿写训练。
      找生分别朗读5、6和8、9自然段。教师进行必要地指导,重点感受句式的特点。
      课件出示雪景图。教师引导,你心中下雪的声音是一种怎样的声音?仿照说一说![设计意图:创设白雪飘飞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3、美丽的雪景下还隐藏着一个绚丽的春天。让学生自己美美地读这一部分。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向往。
   4、入境悟情,配乐朗读
     本文文质兼美,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分读、配乐朗读等指导学生用心去读。读出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积累优美语言。5、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面和音乐)指名背诵。
  三、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1、读读下面描写雪的好句子
     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随风飞。
     空中,晶莹的雪花像轻盈的玉蝴蝶在翩翩起舞。
     一夜大雪,城市的房顶上积起了一层厚雪,站在高楼的平顶上望出去,就像连绵起伏的雪山。
   2、把你课下积累的一些描写雪的好句子或好段落,和同学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说说记住这个字的好办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识字方法和汉字字形的比较,努力使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加强书写指导,努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起着辅导作用,根据本课特点,我将"用心去感受"作为板书的主干,设计了如下板书:

                2、下雪的声音
                 用心去感受
            (赞美雪、向往春天、热爱大自然)

 

《下雪的声音》教学反思

石家庄市场街小学  范素玲

由于这一课是新课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还没有多大的把握。因此,我把这一课放在了这一单元的最后来讲的。《下雪的声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如何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是本堂课展开教学的重点。首先,我借助录音机播放了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提出“你们听到过下雪的声音吗”引出课题,学生说“下雪没有声音呀,我没有听到过下雪的声音”。“是呀,都说落雪无声,有一个叫金波的,他写了一篇散文叫《下雪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描绘的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大声读起课文来,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词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去体会雪声、雪景、雪情当中。学生在《秋日私语》的轻音乐中读得更入境了。当我问道“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听到了雪花小声唱歌的声音。”

“我听到了雪花在我的耳边说着悄悄话。”……这是不是学生有心感受到的。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朗读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告诉我们:阅读不是单的朗读训练,也不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机械化地读,更不是浏览式地看。阅读是一种用心的思考,个性的发挥,情感的体验。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惟有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聆听”作者的倾吐,领略作者笔下的人、物、情、景,感受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体验语言文字在特定语言情境中所展现的生命力。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下雪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下雪的声音》教学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