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2、教学目标简介 :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标: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3、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口吻来写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学会感恩。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诵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入:2分钟
课前教室里仍是一片吵闹,我提高了音量播放刘和刚的《父亲》。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改变注意力,慢慢安静下来。然后,我放底歌曲的音量,舒缓而有动情的说:“同学们,我们都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儿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刻画农民父亲形象的文章——《台阶》
(二)、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适当点拨
1、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谁能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成为今天讲故事大王。
(指导学生在复述过程重要抓住重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8分钟
2、协作质疑:15分钟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中心是建房屋吗?.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品味赏析:10分钟 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理解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拓展迁移:4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唱《父亲》,写父亲。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然后由同学们评出今天的发言明星。 (五)、师生小结:2分钟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紧扣感恩父亲。 (六)、作业设置:1分钟 摘抄赞颂父亲的文学作品,推荐阅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 (七)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三级台阶 老屋 非常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 九级台阶 新屋 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