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二、整体感知
  1、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课件)A自由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B课文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
  2、学生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1)认读词语,指名读词。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让我们想象作者的心情来读读这些词语。
  (2)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知道为什么要插入这些日记和《寻梦》片断吗?
  (3)课文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你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一说吗?把你印象深刻的内容说给同桌听一听。
  作者就是通过一个个片段,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表达对母亲、对祖国的思念。课文中的哪段概括了这个意思。
  齐读第一段。(课件出示)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板书两个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带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再读句子。
  三、品读对生母的怀念
  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作者对生母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你能从文中哪一段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出示第二段)
  (一)学习第二段,感受怀念
  1、自读第二段,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理解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为什么我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联系上下文说说。
  (1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抓住词语谈体会。
  (2)补充资料: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赋得永久的悔》片段
  再次感受失去母亲的悲痛,读好句子。
  (3)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说说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4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作者仅仅是因为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母亲了吗?还想到了什么?
  补充材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谈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母亲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可是还没等我有报答的机会就已经走了。所以这怎能不让作者感到悔恨呢?
  (5)对于作者来说,在他的国学理念中尽孝是做人的基本,他觉得自己在母亲生前没有好好地尽孝,这就是不孝!是灵魂不全的人。对他来讲这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恨,是一种无尽的恨,是终身的恨!让我们带着作者的悔恨来读读课文。
(二)学习日记,感受怀念
  是啊,只要一想到母亲,作者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几年之后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德国留学,这么远的距离也没有割断他对母亲的思念。从他的那篇日记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出示日记
  1、读日记,作者看到了什么?
  2、房东太太的神情有什么变化,找找心情变化的词语。(高兴的不得了、沮丧)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当他听说自己的儿子今天回家,她高兴的不得了。她高兴成了什么样子?她会为儿子的回来做哪些准备?文中是省略号,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说出来吗?
  4、然而,这个儿子却没有回家,房东太太是那么沮丧。也许他的儿子不知道也看不到母亲的等待,而此时谁看到了?他不但看到了(眼前外国母亲的等待,更看到了他以前看不到的自己母亲当年的等待)
  出示资料:“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师读)
  移情写话:写一段景,再写母亲的思念;写一段景,再写季羡林的思念。
  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儿子的归来呢?这边的同学可以拿起笔来写一写。此时,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才明白,自己的母亲曾有过多么痛苦地等待,他又有怎样的话要对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说?请这边的同学拿起笔来,写一写季羡林此时最想说的话。
  母子俩穿越时空进行对话。
  5、朗读体会。
  6、理解“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