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复述课文。(见板书)
要求:(1)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
(2)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
(3)不超过三分钟。
(设计意图:复述不是背诵,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再读课文 品味语言
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2)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好不好?为什么?(小组讨论)
明确:(1)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2)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小组讨论后多媒体演示)
齐读一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品读相关语段,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语言表达的情感。)
五、研读赏析 体会情感
师: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但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的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作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呢?谁能说出这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
生:第5段。
师:“然而他始终眷恋着......”一句跟题目有什么关系?(点拨)
生:点明题目。
师:不错。“然而”表示转折的意思。前几自然段讲的是钱学森虽然在美国有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后面又说他却依然舍弃这些身外之物,为回到祖国与美国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说这个自然段是—
生:过渡段,作用是承上启下。(讨论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师:不错。这一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点明主题。
师:题目《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眷恋”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始终”?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证据,证明钱学森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就眷恋祖国的吗?
生:“眷恋”,深切地留恋;“始终”一词说明钱学森“回到祖国去”的念头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突然产生的;第5段中两个“不止一次‘,证明了钱学森早就有了归国的念头。
师:说得非常好。文中说"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1)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2)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明确:(1)都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第二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多媒体演示)
(2)成语:魂牵梦绕 望穿秋水 归心似箭......
齐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