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是郦道元游记散文中的美文 ,又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短小文言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新《课标》还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基本理念。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确定了“教学目标1、2、3、4”,教学中要求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读通文意,教学重点放在内容(景物描写)的分析。我根据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把秀丽的三峡风光的分析和当前热门时事(三峡水利工程)相联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热情,实现语文教育育人的作用。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三峡》风景图片、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等)
(二)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
同学们, 大自然是一个能工巧匠, 它真称得上是鬼斧神工, 造就了无数熠熠生辉的名山大川, 装扮着中华大地。你们能说出几处景点吗?
生:有梁金山公园, 立园。
生:有泰山, 北京故宫, 万里长城。
生:有黄河, 长江……
(学生踊跃发言)
师:哗, 看来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啊! 的确, 处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也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今天, 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
(板书课题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师:(出示《三峡》的风光图片)刚才课间大家已经欣赏过这几幅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三峡。
师:对。它就是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之上的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它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这些图片中有什么?
生:有山、水、树。
生:还有猿猴。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风光在郦道元的笔下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感受一下吧!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师:现在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看屏幕,注意好停顿节奏。(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细读课文,同桌互相监读,把握好节奏,不读错字、漏字。
(学生朗读气氛热烈,赞扬!)
师:好,现在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朗读,串译,点评。)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也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还须注意一些字词的意思。(出示投影,给学生看一分钟)
师:同学们,《三峡》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它是如何描绘三峡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课文内容。
课文第一段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生:写山。
生:写岩,嶂。
生:写曦月。
师:主要写了什么?
生:(齐答)山。
师:对,那三峡的山有何特点呢?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写了山的高大,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
师:三峡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认为还写了山的连绵,文中写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很好。我们注意“略”字,它用得好吗?
生:好,“略”字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师:(出示三峡的山景)归纳两位同学的意见,第一段写出山多山高的特点,这是三峡的地貌特征。
山多山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