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S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正文

 

学会与文本对话──《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会与文本对话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凤城中心小学 高 青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对话”。对话,体现了阅读的目的和本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笔者以为:阅读课的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其对话的内容至少包括:读懂了什么,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获得了怎样的思想启迪,享受怎样的审美乐趣。所以,《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扣住本文的主旨部分──“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这样?”展开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同志的高大的形象和革命的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


【教学流程】

一、过渡性谈话  在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这样(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二、抓住“信心”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1、导拨:     认真读课文,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课文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导读:

   ⑴ 提出与文本对话的要求:      动笔读书。

   ⑵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与文本对话      默读、轻读、交流读……

   ⑶ 反馈读后所得,交流梳理。
三、分析品味,领悟主旨

  1、小结过渡性谈话:     刚才,同学们经过认真地与文本对话,从中感知到课文是通过李大钊同志的语言、神态以及与敌人、亲人的不同态度。“我”与“父亲”态度的对比,来体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心”。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信心”跃然纸上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再次进行对话,好么?

  2、品析人物和语言:

    导读“处境危险,坚持留京”这一部分:

   ⑴ 指导朗读李大钊同志的语言: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师生评价,再读。

   ⑵ 指导体味李大钊同志说的两句话:

    ① “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②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

     第①句设计三个解释让学生选择:      A、小孩子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局势十分的严峻。

     第②句抓住“坚决”、“经常”、“轻易”、“哪能”引导学生在朗读、品析、比较中去体会李大钊同志坚持留京工作,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

  3、体味人物的神态:

    导读“面临被捕,处危不惊”这一部分:

   ⑴ 提出问题:      李大钊同志被捕时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⑵ 小组讨论、汇报。

   ⑶ 评价、整理:      投影相关的语句,文中李大钊的肖像。

   ⑷ 相机抓住:

    ①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②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这两句重点句中的关键词,采用“换词法”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神态窥见人物的内心,反映人物精神。
四、迁移运用、总结升华,凝炼情感

  1、小结性过渡,归纳学法(读、品、议)自学体会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的表现:

   ⑴ 自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

   ⑵ 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

  2、自由地谈谈自己的感想。

  3、从“感想”中过渡到“被害后”这个部分的导读:

   ⑴ 指导怀着悲痛、崇敬的心情读文:      范读、轻声读、情读。

   ⑵ 略读此时的心情,激发学生展开联想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加深对革命先烈敬仰、缅怀之情。

  4、引导快速阅读全文,再次整体感知文本。     (教师相机略加以写作方法──“前后照应”的指导。)

  5、教师相机加以总结,使情感再次得以凝炼、升华。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学会与文本对话──《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忆》词句解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与文本对话──《十六年前的回忆》教…
    借助语言文字感悟文章的中心──《十…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后记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后记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后记
    长文短教──《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后…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电子课本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简说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题之我见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及评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建议
    《十六年前的回忆》相关链接
    《十六年前的回忆》近义词反义词
    《十六年前的回忆》词语解释
    《十六年前的回忆》词义辨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词语造句
    《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心思想
    《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作特点
    《十六年前的回忆》结构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提示
    《十六年前的回忆》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重点问题解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插图
    《十六年前的回忆》解疑问难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题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旧材新解 老文新教──《十六年前的…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
    说说文章的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随笔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后感想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及评析
    平等对话,让阅读教学同构共筑──《…
    《十六年前的回忆》话剧
    读课文 学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实例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杂谈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质疑 设疑 释疑──《十六年前的回…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