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小鸡的孵化过程和配音朗读,观察了解小鸡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 2、小鸡来到这个世界后说了句什么? [鸡蛋是怎么孵化出小鸡的,道理明白但过程是不知道的,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学生体验了生命的过程,同时创设了情境,产生了好奇。 借助小鸡的语言说出自己的话,这是生命对生命的体验,是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 三、品读课题 1、课件出示课题:“16 世界多美呀” 2、认读“世界”、“美”。 3、试读课题。提示:读这个课题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要读好这个课题那些词是关键?为什么? 4、对这个课题你是怎么体会的,读出来让大家听一听。 5、讨论:什么叫世界? (过渡:世界就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小鸡一来到这个世界它看到了什么?我们读读课文吧!) [因势利导,自然的揭示了课题。随文识字,认读“世界”、“美”,初步感知音、形、义。试读课题“世界多美呀”,是以体验为前提,再练习读出感情色彩的。抓住关键词“世界”讨论,从而准确的明确的世界的含义,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的基础,] 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朋友用“”划出,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同桌合作再读,讨论:小鸡眼里的世界先是……再是……? 3、汇报展示句子: ①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的。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②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学习生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还要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所以,这一环节应给足时间,相互交流、相互检测,教师也要注意效果的评价,加强反馈,打牢基础。 问题尽量让学生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再拿出来讨论,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宽泛,最好能牵动全篇。] 五、品读句子,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句①: 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1)认读:“小鸡”、“黄乎乎”。 (2)品读感悟。如果你是小鸡看见四周黄乎乎的,会有什么感觉?把你的体会读出来让大家听听,还可以配上动作。 (3)齐读句①。 (设问过渡:这是小鸡在什么地方看到的世界?蛋壳外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抓住关键的句子,让学生朗读感悟,这是很适用的方式。朗读的同时要注意积累,特别是新出现的词语,要读熟,且要理解。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体验、读有语感,这是阅读的根本。教师让学生以假想的方式体验小鸡的内心,这是生命的交流与沟通,展示了孩子的心灵。配上动作表演读,符合儿童的心理,学生一定能读得有声有色有情。] 2、课件出示句②: 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1)识字:你会读这个句子中的那些生字、词,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吗?学生自主认读“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2)品读感悟。你想用什么语气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读读看,让我们也感受这蛋壳外世界的美。 过渡:多美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它吧! (3)齐读句②。 [紧紧抓住识字和积累词语展开学习活动,不仅是重视了语文的基础性,而且也是在渗透生学习方法。由词到句到读,这是一个训练的过程。怎么读,教师没有盲目的指导,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讨论,体现的学生的主体性。]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一边识字、一边读句子,知道了小鸡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你们还有不认识的生字朋友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