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本文为什么要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xián(2)zhuì(3)cùcù(4)guī(5)qídǎo(6)xuàn 2.(1)①qiáo ②qiào(2)①zài ②zài ③zǎi ④zǎi ⑤zài (3)①wèi ②yù ③wèi 3.(1)眺(2)盼(3)视(4)觑(5)张(6)瞧(7)睹(8)相(9)览(10)观(11)瞥 4.(1)魅 串(2)院 鳞(3)骤 刮 搁(4)片 芜 5.(1):;(2)—— “ ”(3)( ) 6.绚 啄 逗 梭 艇 翔 鸥 7.D(“别具匠心”是褒义词,应改用“别有用心”) 8.B 9.示例:这是一个清新秀丽的城市,不是处处可见“车水马龙”,而是到处可见“青山绿水”。 10.(1)他像一支蜡烛,虽然毁灭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2)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 11.(1)总 分(2)简介威尼斯的悠久历史。
综合题
因为作者坐在飞机上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而威尼斯“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答出这一点可得“中”,答不出这一点只得“下”。)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答出以上两点可得“良”)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答出以上三点可得“优”)
蓝蓝的威尼斯·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试分析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几个句子重新排序,使之通顺、流畅,符合逻辑
①这位大旅行家至今还被意大利人民所怀念,威尼斯的机场就是用马可孛罗命名的,称为马可孛罗机场。
②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有深厚的友谊,亚得里亚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
③不,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满载威尼斯人民的友谊,登上马可孛罗机场上的客机,飞向遥远的东方。
④威尼斯朋友用面条、肉饺招待我们,据说是马可孛罗从中国带来的,现在成了意大利人每餐必备的食品。
⑤又是马可孛罗和他的伙伴驶向中国吗?
⑥威尼斯人还把马可孛罗时代的帆船保存着,你看,停泊在里阿托岛海滨的古意大利的帆船仿佛正准备扬帆出海。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有一段关于马可的传说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最后一小节开头有“亚得里亚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一句,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在讲述威尼斯形成历史时,提到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你读过吗?如果没有,你可以用课余时间去拜读一下,并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我们是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排球赛的,这里是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的一个赛区。体育馆正好坐落在威尼斯市中心里阿托岛上圣马可广场的附近,于是就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据说,许多年代以前,威尼斯还是一片荒芜的海滩,马可到意大利各地传教,乘船经过里阿托岛海岸,当时风暴骤起,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似乎听到天使在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这样,这位《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护城神,其标志为狮子。现在的威尼斯城徽还是一头狮子拿着一本《马可福音》。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拿破仑把圣马可广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广场两侧是旧宫殿,底层是各式店铺、餐厅和咖啡馆,出售各色食品和威尼斯名产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等。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在广场的一侧,有一座“叹息桥”。据说,这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监狱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犯人每过这里看到圣马可广场的一角美景,无不感叹不已,所以叫“叹息桥”。
1.第一段文字中介绍有关马可的传说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人民用“马可”给广场命名,把马可作为威尼斯的护城神,都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的第一句话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加横线的句子描绘的这幅画卷最动人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写到了两座桥,一座是“李亚度桥”,还有一座是“叹息桥”,请问作者写这两座桥的着眼点一样吗?作者写这两座桥的目的是否有所不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秋思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新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丛丛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毯。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火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二三,要经过多少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它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会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有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