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讲读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出示幻灯片2 给下列字注音并用词语造句: 舷 眺 缀 簇 魅 鳞次栉比 绚 (二)、 找出表示行踪的词或句子 学生讨论找出这些句子,先小组交流然生班级交流。 “一到罗马” “我们登上汽艇” “泛舟在大运河上” “穿过一座座桥梁” “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球赛”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是否随意写来?作者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 学生讨论回答。 作者抓住“蓝蓝的”的特征写的。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呢? 学生回答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蓝蓝的”特征。学生说第一、二两段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还有的学生说第五六两段也可看出这一点,老师接着问: 文章五六两段落主要写圣马克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 蓝色不仅是指一种自然现彩,而且是一种人文景观,它是美丽和谐和幸福的象征,圣马可广场 的来历、建筑、游客等,是一种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这正是蓝蓝威尼斯的内在特征。(出示广场一角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宁静与和谐) 小结: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就是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后再描绘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的全貌,这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两点:(出示幻灯片) (1)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帐。 明白上面的问题之后再来看课题,作者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就不难理解了,你怎样理解呢? 1、“一片蓝蓝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不仅突出了色彩,而且写出了总体印象。 3、不仅突出了威尼斯 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4、通篇都围绕“蓝蓝的”来写。 教师小结:我们愿世界都是蓝色的,希望我们永远住在蓝色的地球上。 (三)文章除了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踪之外,在语言的描写上也颇下功夫,看看你最喜欢文章哪几段的语言描写? 你知道怎样分析么? 教给大家一种分析文章段落的方法,层层追问法。出示幻灯片。 一、总体把握 乍读这段真好,我喜欢 二、具体分析:为什么会让我喜欢? 它优美的语言吸引了我 。 为什么优美,表现在哪里? 1、修辞方法。2、优美的修饰词。 三、应用于我的写作 先让学生读,指导朗读 然后学生说喜欢的原因 具体分析1、2段 学生具体分析,老师小结。 第一段:1、天蓝、地蓝 、城市蓝 ,突出蓝蓝的特征,起着点题的作用。 2、联想打比方“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描绘了眺望威尼斯所见到的美丽画面。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扣紧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第二段:1、比喻(1)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2)就像一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3)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这几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似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2、具体的数据 118个岛屿,117条大小河道 401座多式多样的桥梁 3、对偶句 灯光映着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处处扣住光和水进行描写 小结:(出示幻灯片)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甚至使人能够记它一辈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了。”(秦牧语) 五、梳理、总结、扩展 把我们的学校介绍给同学们听,注意描写行踪,注意抓住特点去写。 学生讨论,先小组交流,然后班级交流。 六、作业:出示幻灯片。 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七、 板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 移步换景 抓住特征 动点描写 比喻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
2、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重点难点]
1、重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
威尼斯介绍: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如:李亚度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等,让学生一睹威尼斯的风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4—6),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精读第4段。
第4段写威尼斯是一个水城,作者是怎样写的?试简要分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