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焦作市外国语中学 李 晓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解读论说类文章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感知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辩证的思考。
【教法】
情境引导 提问点拨 拓展延伸
【学法】
情景体验 探究分析 讨论质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短片《父亲母亲》)
刚才我们看到了以个关于父爱母爱的短片,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爱温暖了我们的心灵,父爱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母爱和父爱是人间唱不完的歌,道不尽的情。这些,都是我们对于母爱和父爱的感情的认识。这种爱又该如何理性的看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看他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 、研读赏析
1. 简析成熟的人应具备的条件
通过我们的预习,应该知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步成长达到成熟的。请大家朗读文章的最后三段,看看成熟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体察母爱
从这个结论中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帮助我们心灵成长的正是每天陪伴我们最亲爱的父亲、母亲。他们用自己各不相同的爱呵护着我们,影响着我们。那么,母爱、父爱各有怎样的特点呢?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1-5自然段,划出最能体现母爱特点的句子。
请大家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品读中体会母爱。
请同学们提一提,这里有没有你理解不了的句子?
重点讲读两个句子
①“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又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
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爱往往会使人生疑。
这两个句子体现着母爱的无条件和博大无私的特点。
2. 研读父爱
母爱如此,那父爱呢?请大家朗读6-7自然段,找出父爱与母爱的不同点。
下面来看思考题,小组讨论:
①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②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母亲就一定温和,父亲就一定严厉吗?
③我们该如何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感悟思考
对于一篇文章我们要读懂作者的意思,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做到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读出自己的感悟,来滋养自己的心灵,请同学们写下对父母的爱的感悟,交流一下。
三 、拓展延伸
我们知道,在父母的共同关爱和影响下我们才会成长为成熟的人,而成熟的人也应具备成熟的爱,那作者认为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各有什么特点?
其本质区别在于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享受过给予的快乐吗?
你关爱过自己的父母吗?
你关爱过素不相识的人吗?
四 、结束语
同学们,爱是一种能力,也需要我们去有意识的学习,让我们学着去关爱父母,学着去关爱他人,学着体会给予的幸福,学着尝试付出的快乐,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的健康,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五、作业布置(实践)
把你今天学习这节课的感受告诉你的父母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