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三维目标和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主要遵循“生活——文本——生活”的思路进行,设置了四个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是导入新课,留下悬念。以我们熟识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出和课文相关的主题,“父爱与母爱”,并设置问题。
第二环节是走入文本,整体把握。主要根据思维由易及难,由感性向理性的发展走向而定。分为三大块:一、整体感知,分析文章结构,看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里,我将看似复杂的问题以简单化,通过题目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文章脉络的把握,准确而又迅速地掌握作者写作思路。并引出了三个对象“母亲、父亲、孩子”。二、细节探究。主要侧重于前面三者的关系问题,以及由此延伸的问题。这个阶段,我主要采用方法是:提出一系列问题,给学生搭知识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我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
1、 父爱与母爱的特点
2、 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3、 父爱与母爱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4、 比较,找出原因。
5、 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
6、 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
以上这些问题的设置看似简单,实则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步步蓄势、水到渠成。可以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这一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