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恐龙对学生来说,太熟悉了。课一开始,学生就能说出十几种恐龙的名称来,并能够一一做介绍。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我马上提出质疑:这么大的恐龙能够飞向蓝天吗?它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学生也带着这许多的疑问,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
在随后的交流中,学生们纷纷能据课文谈出恐龙的演变,整个的交流活动中,学生的积极特别高涨。于是结合同学们的交流,我又问:“有一部分恐龙变成了今天的鸟类,那结合上周末你到科技馆看到的爬行类动物,是不是有部分恐龙变成了今天的爬行动物?如:晰蜴、鳄鱼?”一石击起千堆浪”学生们的兴趣再次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结合自己看到,积极探求起恐龙的另和中演变,个个俨然小小科学家似的。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为了让学生能弄清课文的内容,老师一遍一遍的提问,学生来回答,课堂显得零散,而缺乏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有些课堂老师又放得太大,学生阅读时无从着手,显得空而散。怎样做才恰到好处呢?其实这也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理解,教师的引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哪方面进行思考。在这节课上,我利用两个问题让学生深入课文,又从课文走出,深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且整个课堂让人感觉浑然一体,生趣盎然。这也是我急切想要努力到的、想要看到的,我愿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