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7个认读字,会写13个生字及生词。
2、能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说明文表达准确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题目,(出示恐龙图片),看这些凶猛、笨拙的恐龙怎么会飞向蓝天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飞向蓝天的恐龙》,了解一下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吧!
二、新课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些是我们需要会读的字。
生:领读、同桌之间读。
师:这些词也是需要我们掌握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生:自由读,领读。
师:把这些字放到句子里你们还认识吗?
生:齐读句子,自由读句子。
师: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遍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较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第一自然的学习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检查一下你们的阅读成果,谁来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这句话中,有些词语用得非常好,老师用其他颜色表示出来,看这些词都是修饰什么的?
生:形容词。
生:红色修饰恐龙蓝色修饰鸟。
师:是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老师把这些词提取出来,红颜色是修饰恐龙的,蓝颜色是修饰鸟儿的,读什么样的恐龙,读什么样的鸟儿。
生: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轻灵、五彩斑斓的鸟儿。
师:我们读的时候不是机械的读,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想象出画面。自己读一读,想象画面。
生:自由读,并想画面。
师: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到了什么?
生:我想象到了鸟儿在空中展翅翱翔的姿态,很轻松。
师:你想象到了鸟儿飞的姿态,还有吗?
生:我想象到了体型庞大的恐龙,一边走路,一边发出“轰、轰”的响声。
师:想象力真的很丰富。那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它们体型相差的太多。
生:他们没有任何联系。
师:是啊,那书上是用一个什么词说的呢?
生:毫不相干。
师:是的,这个词用得多好啊!大家看课文听老师读:二者毫不相干,但……(有意漏掉“似乎”)
生:老师您落了两个字“似乎”。
师:谢谢你的提醒,那这两个去掉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似乎毫不相干与毫不相干不一样,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生:似乎毫不相干是说好像没有关系,但实际上是有关系的。
师:那恐龙和鸟儿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鸟。
师出示课件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实际上就是这句话,看这句话中,如果老师把蓝颜色的词去掉,会怎样?读一读。
生:不合原文了,漫长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变化,如果去掉就好像没经过多长时间就变成了鸟。
生:如果把一支去掉就好像所有的恐龙都变成了鸟。
师:是啊!一支表示某一个分支,不是全部的恐龙。漫长是指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的演化,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如果去掉了就改变课文的原意了,那像原文这样表达就比较准确。板书:表达准确 在本课中,还有很多地方表达的也很准确,这是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板书:说明性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中,找找像这样表达准确的句子或词语。
生: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句子。
师:哪些地方体现了表达的准确?
生:许多、应该、假说。
生:大量、一种、一些……
师:是的,这些词语都能体现文章表达的很准确。科学家们发现了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又研究了大量的化石提出了鸟可能和恐龙有亲缘关系,那为什么说发现了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呢?我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因为骨骼的相似证明了鸟类和恐龙可能有亲缘关系,发现了长羽毛的恐龙化石就说明鸟类一定和恐龙有亲缘关系了,验证了科学家们的假设。
师:是啊!这就说明恐龙和鸟类在骨骼和羽毛上是相干的,(板书:骨骼、羽毛、相干)就像书中说的那样: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欣喜若狂表达的多准确啊,所以说,这是点睛之笔。
4、书写生字词
师:课文我们先分析到这,还有一些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请在这些字的旁边写一遍,并想想有什么地方需要向大家提醒的。
生:写字并说提醒。
师:把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写两遍,把它们记牢。
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毫不相干 说明文特点
恐龙 鸟 表达准确
骨骼 羽毛
相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概括出演化的过程。
2、继续感受说明文表达准确的写作特点,并能在课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
3、背诵感兴趣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概括出演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说明性文章表达准确的这一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凶猛、笨重、迟钝、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似乎、毫不相干。
生:齐读。
师:这些词语都是第一自然段中,你们能用上这些词语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吗?
生:概括内容。
师:真的是毫不相干吗?看这些词语:骨骼、亲缘、羽毛、后裔、欣喜若狂、点睛之笔。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能用这些词语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吗?
生:概括内容。
二、新课
1、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
师: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能变成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的鸟,多么不可思议啊!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看默读提示: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鸟儿的?
生:默读课文,画下关键的词语。
师:谁来说说恐龙主要的演化过程。
生:二亿三千万年,第一种恐龙、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猎食性恐龙的演化。师板书
师:谁愿意说说第一种恐龙是什么样的呢?
生:狗一般大小,后腿支撑身体。师板书
师:这句话中用了“大约”这个词,那说明什么?
生:不是准确的时间。
师:是啊,这就是说明性文章的特点:表达准确。这是第一种恐龙的样子,那接下来恐龙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生: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师:是啊,演变成了一个庞大家族,而且还是形态各异。我们具体来看看他们都长得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同桌之间读一读它们的样子。
生:同桌之间相互读。
师:如果我想让大家齐读红颜色的句子,剩下的叫三名同学来读剩下的句子,你们打算怎么读呢?
生:每人读一个分句,因为这段话的结构就是总分式。
师:好,谁愿意读一读。
生:合作读。
师:这三名同学分别读出了这些种类恐龙的什么特点呢?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习性、体型、性情。师板书
师:出示课件演示过程。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读、想象画面。
师:这些恐龙多有趣,我们把这些话记下来吧!
生:背诵句子。
师:谁来展示你的成果。
生:汇报背诵。
师:这些种类的恐龙是从第一种恐龙演化而来的,接下来,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变化……
师:“其中”是在什么中?
生:上面的大家族中。
师:“一些”说明什么?
生:不是全部,表达准确。
师:我们在习作时也应该注意恰当地用词。那我们看屏幕,这些猎食性恐龙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同学们读一读。
生:齐读。
师:恐龙长的越来越接近现在的鸟类了。骨骼中空,身体才会轻盈,行动也就敏捷了,又长出了像鸟翼一样的前肢,体表还有羽毛。如果大型的食肉恐龙还能飞向天空吗?
生:不能。
师:这些都为恐龙飞向天空的前提,能用一个来概括前三句话是恐龙的什么变化了吗?
生:体态。师板书
师:那下一句呢?
生:体表。师板书
师:出示课件演示过程。它们已经长有了像鸟翼一样的前肢,并且也长有了羽毛,它们又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
生:树栖生活……
师:科学家们都认为是这样吗?
生:不是,还有的科学家认为……
师:由于生活习性的改变,师板书使恐龙飞向了天空。课件演示过程。有的科学家认为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有的科学家认为是生活在地面上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但是,毋庸置疑是什么?师板书齐读。
生:齐读句子。
师:是的,恐龙的一支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师板书在这篇课文中,用了很多诸如:大约、可能、一些等词语,这正是体现了说明性文章的表达准确。下面就请同学们看板书或者屏幕,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自己现在下面组织一下语言。
生:尝试说演化过程。
师:汇报。
生:展示。
2、第五自然段的学习
师:范读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接着读。
生:读句子。
师:这是科学家们的愿望,他们多么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啊,科学研究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上有太多的奥秘等待大家去探索,就请同学们抓紧宝贵的学习时间,将来去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吧。
3、布置作业
师:看课后选作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有关恐龙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表达准确 无庸置疑
习性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体形 (猎食) ——体态 —— 滑翔
(时间) (数千万年后)性情 体表 习性 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