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岳阳楼记》 魏兆云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传世名作,描绘了洞庭湖的壮景,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远大的抱负。它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人以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1、正大豁达的情操美: 古代文人贤士,每当政治上失意之时,常有一种被压抑、遭遗弃的感觉,因而在言谈举止中或著书立说中,不时地流露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感情。而范仲淹在一“阴”一“晴”两幅画面的对比中,所景仰的却是另一种感情,另一种情操,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积极向上、忧国忧民的情怀,政治家立身行事、以天下为己任的准则,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的统一。语极正大,恣肆豁达,志远旨深,耐人寻味。这种古仁人的情操,体现了一种崇高美,从而给人以美的体验,美的享受,美丽的熏陶。 2、动静结合的变化美: 《岳阳楼记》是动静结合的范文。—“衔”一“吞”,赋予洞庭湖以宏阔的气势。阴冷的画面侧重动态着笔,如:“霪雨霏霏……虎啸猿啼”;晴朗的画面则以静态描写为主,如:“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等,突出了洞庭湖的明丽、舒美、妩媚的色调。这些动态和静态的结合,既把纷繁的景物交织得井井有条,又表现了自然景物多姿多彩的变化美。 3、虚实相生的景物美: 《岳阳楼记》的景观采用的是写实法,不仅描绘了洞庭湖阔大的气势而且写出景物的变幻。指出这些美不胜收的景色都是“予观”的,从而完成了时空上的交叉描写,突出了登临所见的现场感。接着用“若夫”、“至若”,虚拟出一“阴”一“晴”景物画面,对比鲜明,突出一个“异”字。这里实景与虚景的多层次描写别具匠心:实,粗笔勾勒,展示景物的雄壮美;虚,工笔细描,延伸景物的悲壮美和秀丽美,实中见虚,虚中含实,虚实相生,把岳阳楼的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多种美的愉悦。 4、环环相扣的结构美: 本文章法极佳。首先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开头,最后以“微斯人,吾谁与归”收束,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三四两节以极细腻的笔法,写景话情,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而这种“悲”、“喜”又因“物”因“己”而生。由此自然转到第五节的“古仁人之心”上来,揭示全文中心。这样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步步深人,运乎自然,形成了波澜起伏、紧凑严谨的结构美。 5、骈散相间的语言美: 这篇游记散文语言凝练,清新流畅,奇丽华美。写景多用骈句,如“衔远山,吞长江”,“日星隐耀,山岳潜形”,“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记事议论则用散句,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骈句平衡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明快,看来悦目,听来爽耳;散句富有变化,感叹、疑问配合有致,短句长句自然生动。骈散结合,跌宕多姿,情趣盎然,使丰富深刻的内容和美的句式和谐地统一于此文之中,使之成为一篇千古绝唱的佳作。 《岳阳楼记》给人以多种美的享受,这都得力于作者的博大胸襟和娴熟的技巧。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岳阳楼记,范仲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美哉!《岳阳楼记》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