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
师:能放到词语里读吗?再请刚才这个同学。 师:“促织”就是蟋蟀、蛐蛐,古时候人们叫“促织”还有一个故事动人的故事呢?你们愿意听吗?秋天来了,蟋蟀叫得特别欢,冬天来了,冬天来了,你们赶快纺织要准备过冬啦! 师:还有谁愿意读吗? 师:刚才听了这几位同学,都能把古诗一字不差地读下来,真能干。 师:要把古诗读得有味道,还要注意停顿,这些“|”就表示停顿,你们试试看! 师:你把停顿读得特别棒,有诗的味道了。 师:相信每个孩子都读得很棒,我们先请男生读读诗(男生读)我给你们打满分,女孩子试试看,加油。(女生读) 师:读得越来越有诗味了,也给你们打满分,老师也想读了,想听吗? 三、解词品句读诗 师:读得有点诗味了,我们还可以读得更好,理解了古诗就能读得更好。 师:哪些东西是诗人所见呢? 生:捉蛐蛐。 师:用诗里的话就是——儿童挑促织。还有吗? 生:动客情。 师:动客情是诗中的感觉,见,看见、听见。 生:他住在江上听见一阵秋风吹过。 师:你听见了“江上秋风”,但要注意他不是住在江上,是住在江边。 生: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师板书:—灯)这里的“一灯”是哪里的一灯呀?(师板画篱笆)篱笆里,小朋友在捉蛐蛐,点在一盏灯,它的里边不可点灯,旁边可以。 师:“篱落”,我们在哪些诗见过? 出示:月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生齐读 师:这些“篱落”都是“篱笆”的意思。看到的说了不少了,还有听到的吗? 师:“萧萧”是什么呀?(师板书:萧萧)对了就是风的声音。继续说,还有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这句不仅有萧萧的风声,还有什么? 师:对了,“梧叶”就是梧桐的叶子。 师:老师还有个疑问:“儿童挑促织”是作者亲眼所见吗?不管是不是,都要从课文里找依据。 生:“知”就是“知道”的意思,不是肯定有。 师:他到底是看到什么,才知道有“儿童挑促织”? 师:他看到篱笆旁有一盏亮着的灯,才知有儿童在捉蛐蛐呀。原来后一句,要先解释“夜深篱落”,再解释“儿童挑促织”呀。 生:他看见篱笆旁边亮着一盏灯,知道了儿童在挑促织。 师:说得真好,你们也来试试! 学生自由说。 (一)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萧萧梧叶 师: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一定会读得更好!接下来,我们逐字逐句来读,肯定会把这首古诗读好、读得美美的。 师:萧萧是一个拟声词,是风的声音,风有时候很柔和,比如说习习的凉风;风有时候很凛冽,比如说呼呼北风。秋天的风给你什么感觉? 生:温柔。 师:温柔?又跟夏天的风一样吗? 师:秋风不那么凛冽,但已有一点冷冷的感觉。那这样的风怎么读出来呢? 师:可以读得轻,还可以把音节拉长一点 师:带着一丝凉凉的秋风吹过梧叶,会怎么样呢? 师:秋风像蝴蝶一样落下来,也许它们在树上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风吹过树叶,它在沙沙地响。也许像同学们所说,树叶落下来,发出“蔌蔌”的声音,这就是“萧萧树叶”。 生读 师:你看,秋风的韵味出来了。 生读 师:把这个词再拉长一点!(手指:萧萧) 2、江上秋风;理解,诵读 师:你们把秋天的寒意都带过来了,加上“江上秋风”,谁也能这么读。 生读 师:听到你的朗读,我已感到秋意。 生齐读 3、讨论:为什么诗人觉得萧萧梧叶送来寒声? 师:江上秋风带来阵阵秋的寒意,诗人感受到这些,他想到了很多。叶绍翁的家乡在福建,可是这个时候他居住在杭州,他已经好多年没回到家乡了。住在西湖江畔,他很思念自己的家乡,对于这个村庄来说,叶绍翁是谁? 生:客人。 师:对,他只不过是这里的一个客人,这里不是他的家乡,这样的夜晚,他怎能不动感情? 你知道他动了怎样的情? 生:想念自己的故乡。 生:想念自己的父亲、母亲。 …… 师:怪不得他觉得这树叶这秋风都送来了阵阵寒意。同学们,他仅仅是身体寒吗?还有什么? 4、诵读诗句 师:是呀,身体寒一直传到了他的心里,谁能把诗人的心情送进去,萧萧……江上…… 生读 师:你有情,把“动”和“情”重音! 练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夜书所见》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夜书所见》同步练习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