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夜书所见赏析
|
二、深入文本,理解诗意。 A 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 梧叶 灯 儿童捉蟋蟀 B 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学习古诗。 这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的习惯。 C 作者是怎么看到儿童的?(因为看到了灯)原来是孩子在捉蟋蟀。你们捉过蟋蟀吗?捉蟋蟀有趣吗?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儿童的快乐,有趣。表情朗读诗句,(这一环节是渗透《课标》中提到的在读中积极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体验。)听你们一读勾起了老师的童心,老师也读一读好吗?提个条件:闭上小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好象看到了什么?(儿童捉蟋蟀) D 捉蟋蟀这么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秋天)适当表扬:同学们有一双慧眼,那我们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读出秋天的句子,你们见过梧叶吗?(出示实物)秋天的梧叶变黄了变干了。 E 出示课件,秋风吹落梧叶,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寒意,冷。我们一起捧起书读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这里利用语言,实物和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激起读书的热情。 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牵动了一个人的情怀(诗人),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动客情) 客的意思:客人,旅客,漂泊在外的人。在这里就是诗人叶绍翁。(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会牵动诗人想起什么?(亲人,家乡) 就在诗人想家的时候,看到儿童捉蟋蟀会想到什么?(儿时的伙伴在哪,家乡也有儿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么快乐啊,无忧无虑,可我孤单一人)思乡之情就更浓了,更深了。 三、 反复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设计意图] 诗歌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三分诗,七分读” 那古诗就是跳跃的五线谱。我把音乐引进课堂,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情感升华。 四、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 (1)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 (2)我指出图片,你说出相应的一句诗。 2.你能把古诗完整地背下来吗? 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背、或全班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 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通过游戏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背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拓展延伸,质疑问难 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例如:李白的《静夜思》)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设计意图] 教师应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背诵优秀诗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中华古诗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丰富语言积累。 七、板书设计,理解加深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设计意图] 板书的设计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并突出主题,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对古诗的理解有所加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舟夜书所见赏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夜书所见》阅读附答案 |
下一篇文章: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