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学诗看诗歌鉴赏之“炼字”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许岭中学 沈永生 香菱学诗,先在林黛玉老师的指导下读《王摩诘全集》。当她第一次向老师汇报读诗心得时,特别钦佩:“‘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原诗是这样的: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苍翠:青绿色。 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 墟里:村落。 孤烟:直升的炊烟。 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 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这是诗人自比。 这两个字确实妙:“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着眼点在落日上,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与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上”字不仅写出了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与诗人的隐逸之情相交融。 她真是聪慧,一下子就抓住了王维那首诗的诗眼。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之一就是“炼字”。炼字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以切情、切境、切题为前提,对词语(特别是动词性词语)进行反复的推敲、修炼、修改,以达到声音优美、语言精练、形象鲜明、情趣浓郁等目的。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贾岛的“僧推(敲)月下门”的“推(敲)”等,就是炼字的典型。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谈常见的“炼字”型题型与鉴赏技巧。先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再回答诗歌后面的问题: 1、提示诗眼,让你自己去找出相关诗句并作具体赏析。 浣溪沙 苏 轼 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敲门试问野人家”的“敲”字历来被人视为诗眼,请你说出其中的妙处。 参考答案:行人行路艰辛,太阳高升,天气炎热,口中干渴,于是自然引出结句“敲门试问野人家”。“敲门试问”完全是平等的态度、商量的语气,把作者官民平等的思想表现得自然真切。 2、提示诗眼,也提示考察的角度与诗句,通过注释交代写作背景,让你自己去赏析。 点绛唇 陆 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释: 本词作于作者被诬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 遮回,掩饰。 有人认为“作个闲人样”的“作”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同意。作者以清闲散淡的样子来掩饰内心的愁绪与不平。一个“作”字写出了被诬罢职后的惆怅、失落与无奈。 3、提示诗眼,也提示考察的角度与诗句,通过注释寓典,让你在这个基础上去赏析。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释: 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空有姑苏台上月”的“空”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在这个基础上,“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4、提示诗眼,联系全篇赏析: 送李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本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首联从衰草落笔,推出“悲”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写送别情景,仍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一直围绕“悲”字展开;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上来。全诗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手后的凄凉。 5、借助前人的经典评价来点明诗眼,不置可否,再让你来体会其中的是与非。 玉楼春·春景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你认为“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好。作者用一“闹”字,这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6、点明诗眼,借助前人的经典评价来提示赏析角度,不置可否,再让你来体会其中的是与非。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齿城岸,岁常倾颓。”可见诗人所写确实不虚。请你谈谈“蒸”“撼”二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云梦泽,范围很广,一个“蒸”字,说明洞庭湖近处都在水气笼罩之中。岳阳城,是千古古都,落在洞庭湖畔,一个“撼”字,有天摇地动的气势。 7、提示诗眼,并提供不同版本,比照赏析。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A、“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B、说“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两个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若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能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的可给1/3的分。 8、不提示诗句,只提示诗眼,自己找到过后再来赏析。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9、提示诗眼在诗题中,结合全篇来赏析: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10、提示诗眼,运用填空的形式来考查表现手法。 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 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第三联“寒”“老”二字,运用了 手法。这两句写景中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感慨,这叫做 。 参考答案:A、拟人 B、即景抒情。 11、不提示诗眼,只提示考查的诗句与角度,让你自己去找出并作赏析。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 安禅:指身心清静。 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与“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 12、不提示诗眼,只提示考察角度,让你自由赏析。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诗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很强有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例如:一个“疑”字,既表示作者的疑惑,也引起读者的疑惑惊讶,引出首联,形象地写出山城春来犹寒的特点。 13、提示诗句,不提示诗眼,自己找到过后再来赏析。 汉江临眺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第三联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中“浮”“动”二字用得好。明明是自己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浮动;明明是波光涛涌,浪拍云天,却说天空也为之动荡。一“浮”一“动”,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14、通过其他诗句来提示赏析角度,通过提示某一联来间接提示诗句,不提示诗眼,自己找到过后再来赏析。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首联的“物候新”可以说是本诗取景的总括,请你体会在颔联中作者是通过哪两个字来体现“新”字的?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通过“催”“转”两个字。淑气是和煦的春天的气息,黄鸟即黄莺,是早春的物候,诗人用“催”字点明了江南春意早的涵义;晴光是春天的阳光,绿萍指绿色的萍草,用“转”字是说萍草由于春日而变为绿色。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香菱学诗,曹雪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从香菱学诗看诗歌鉴赏之“炼字”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