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案例描述】
  一石投水荡涟漪
  2008年10月8日早读,为准备第一学月考试,我在任教的2011级32班小班进行了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五首的默写过关检测,结果大跌眼镜:全班30个同学,15人至少有2首背不了或者写不全,未过关;12人勉强过关,但或多或少有错别字出现或者缺失一个二个句子;仅有3人写全了五首诗。
  郁闷中让人忍俊不禁的是,默写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陈滨杨同学把“把酒话桑麻”一不留神就搞笑成了“把酒化桑拿”;邹宏鑫同学将“故人具鸡黍”偷梁换柱为“故人具鸡豕”;郑蜀鹏把“随风直到夜郎西”妖变为“春去秋来夜郎西”……
  在上午1、2节课批改默写时,对学生默写中的种种“奇特”,我在语文书扉页空白处一一实录。实录中,忍不住对王洪政、陈滨杨、段言等部分同学写起了点评。
  随意写下的这些点评文字,不料却拉开了一场游戏文字的序幕,酿出了一坛又一坛的文字好酒。
  溯源追根组成文
  学生在默写中“现场直播”了学习过程中的诸种毛病,如早读效率低,知识未过手,读书未入脑,学习不主动等等。这是一笔难得的教育资源,应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同学们一个多月来的学习算算总账了。
  第三节语文课,我临时改变主意,决定上一堂反思课,作文课。
  上课伊始,我让每一个同学凭自己默写后的感觉,对自己早读课的默写做一个“自我分析”,要求准确地描述默写的状况。接着将默写试卷发给学生,让他们对照试卷再来个“还原真实”,写一写自己错在哪些地方,剖析一下错误背后的原因,特别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步就是进行“多方点评”:先“自评”,再“组评”,每个组员为被评同学写一句针对性评语。如果有机会,老师还可对同学来点点评。最后写出“自我感悟”,反思总结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办法。

2。作家作品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

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

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

宗,被罢斥。后在虢州做参军,不久又因罪除名。25岁那年到海南交趾

探望父亲,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会称“初唐四杰”,反对

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作

出一定的贡献。有《王子安集》。

11. 自我问答

本课的设计思想是什么?

以朗读带动教学,在朗读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30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诗人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诗人以奇异的想象,奇特的视角描写边塞,凸显边塞冰天雪地的异域风光,反映了边塞天气的严冷,生活的艰苦。然而和其他边塞诗人不同的是,岑参眼中的边塞是艰苦的,更是浪漫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想象,为严冷的天气带来了温暖,为阴暗的天空增添了明亮的色彩,也为诗歌奠定了乐观昂扬的基调。朋友间的送别被放置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大家举杯畅饮,耳畔缭绕着边塞乐曲,离别也就有了一种异域情调,而站在雪原上,看着友人渐行渐远的身影,不舍的惆怅,怀乡的思绪便飘然而至,雪地上留下的串串脚印牵着诗人的心,一步步走向故乡。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送别诗”、“咏雪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柳宗元的《江雪》等,对于古人写景抒怀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不陌生的。但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的这首边塞诗,内容上融合了“咏雪”与“送别”两种主题,篇幅上也比以往学习的诗歌增加了一二倍,加之诗歌凝练的语言表达,学生初学时,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通过诵读,抓住诗歌中细腻的景物描写来体会边塞的奇异特点以及作者乐观昂扬的思想感情,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教学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沟通来导入课文,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诗歌中新奇的景物描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探究,同时借助网络了解相关知识,通过聆听、模仿示范朗诵掌握朗诵方法,快速比较阅读了解边塞诗的特点等,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完成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设计思想】

闻一多说,既然是诗,就得有“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朱自清先生也认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诗歌的教学,在于感悟、赏析,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诗歌学习,切不可支离破碎地进行图解,做单纯的理性分析。学习这首古诗,我们不妨透过诗人好奇的双眼,借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停驻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去感悟,去发现,去陶醉,与诗人心神交会,合唱共鸣。同时,我们更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在全面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奇”、“情”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情感通过感知、品味、朗读、比较四个基本步骤,得到熏陶、提升。挖掘诗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一点诗情意趣,作为我们诗歌教学的努力方向。教学中,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善于体会,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共同构建一个“诗话”的课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美、音韵美等特点。能通过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写及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通过对诗句的品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性格特点及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网络了解诗歌背景等相关知识,通过回忆背诵“咏雪”、“送别”诗,走进诗歌的世界。借助网络聆听模仿示范朗诵,把握诗歌朗诵要求。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励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通过网络阅读高适等人的边塞诗,并与“岑诗”进行比较,了解唐边塞诗不同的创作内容、创作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情感,发挥想象,感受作品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表现出的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一点诗的意趣,“诗意的栖居”,懂得品味生活,感受生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岑参作为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曾经两次出塞。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所说:“岑参兄弟皆好奇”,他的好奇体现在诗歌的创作中,就使其有了奇异的特点。第二,岑参诗歌有一种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这一点有别于其他一些边塞诗人。学习这首诗便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定位在以上两个方面,解决了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初识诗歌,了解背景资料等第一环节课前完成浏览网页“主题导入”部分中的“课前预习”部分了解诗歌创作的相关知识:诗人生平、写作背景、课文注释翻译、边塞诗派等内容。

运用“金山词霸”查找个别词语的解释及含有与之含义相同的这个词语的成语,做到古今沟通。解析题目,感知内容第二环节约5分钟点击网页“知识链接”部分,推介《送元二使安西》《江雪》等诗歌。分析诗歌题目,自行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并调动已有知识,列举“咏雪诗”、“送别诗”并说说其表达的思想感情。营造“诗意”的课堂,导入新课。品味赏析,领会诗意第三环节约22分钟1、运用网页中“品析诗歌”里的课件,出示幻灯片──杜甫“岑参兄弟皆好奇”一张,引导学生围绕“奇”字,对诗歌进行品析。

2、运用网页中“品析诗歌”里的课件,出示幻灯片──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张,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1、小组合作,紧扣“咏雪”、“送别”两个内容,找出诗歌中“奇”的地方进行赏读,并用“______”奇“______”例如:天气奇寒等,对诗歌的内容加以概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