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组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鉴赏

 

释蜀州为蜀地之因由于混淆概念

前文已经阐述了“蜀川”是从川中心地带而得出的通称,并由此而作为泛指蜀地。其所指范围大约与“蜀中”一语相当。但到后代,由于历史的变迁,行政区划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于这两个地名所指的范围逐渐模糊。唐朝垂拱二年所设置的“蜀州”就地域范围而言乃是“蜀川”即三蜀的一部分,两者的关系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用逻辑学中的欧拉图表示如下:(图略)

因此客观上也存在“蜀州”即在“蜀川”内,即“蜀州”与“蜀川”的一部分重叠,以“蜀州”来取代“蜀川”是不错的条件。加上前述蜀境内有若干州名即以“某川”改为“某州”而成者,故亦易造成“蜀州”也是“蜀川”改成的思维惯性。而且还因为蜀川与蜀州形近易误,经常不能注意到“蜀川”、“蜀州”历史建置的先后,其范围大小的不同。若不求甚解,乃至以“蜀州”当作“蜀川”,释为“今四川”这样的结果。揆诸历史文献,“蜀川”从主要指“三蜀”,到泛指“蜀”,可以释为指“今四川”,故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以“蜀地”释“蜀川”,对于“蜀川”的解读犹可接受,因其无伤大雅。但“蜀州”无论如何也不可等同于“蜀川”,也释为“今四川”。这两者真应了一句成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近人或以“蜀川”为“蜀州”,复以“蜀州”为“眉州”之讹,虽不能说没有道理,然迂回改字,故所不取。

陈寅恪先生说:“夫解释古书,其谨严方法,在不改原有之字,仍用习见之义。故解释之愈简易者,亦愈近真谛。” 25 此言移用于解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题异文,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3月版,第166;《王子安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1月版,四库唐人文集丛刊本;《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月新一版,第184;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唐诗三百首》卷五,中华书局19599月版,第2页。

②《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7月版,第157159页。 ③《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6月版,第234页。

④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月版,第409609页。

⑤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6月版,第765页。

⑥清董诰等纂《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月版,第792793页。

⑦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9月版,第2469页。

⑧⑨清董诰等纂《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月版,第941页。

11《二十五史·旧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12月版,第36843851页。

12 13《二十五史·旧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12月版,第35483582页。

14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月版,第7页。

15《元和郡县图志》下册,中华书局19836月版,第775页。《旧唐书·地理志》成都府条亦载:“隋蜀郡。武德元年改为益州,置总管府,管益、绵、陵、遂、资、雅、嘉、泸、戎、会、松、翼、嶲、南、宁、昆、恭十七州。益州领成都、雒、九陇、郫、双流、新津、晋原、青城、阳安、金水、平泉、玄武、绵竹等十三县。垂拱三年置彭、蜀二州。”与垂拱二年设置蜀州相差一年,或“三年”为“二年”之误耶?

1624《二十五史·旧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12月版,第36814078页。

17《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6月版,第766767页。

181920清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月版,第1005100652339340页。

212223《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月版,第307334414319页。

25陈寅恪:《蓟丘之植植于汶篁之最简易解释》,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2页。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组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鉴赏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