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江 馆

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劳动生活情事,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新鲜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谓“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唐诗别裁》卷八评张王乐府语)了。
  (周啸天)

  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
  王建
  和雪翻营一夜行, 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 知是先锋已上城。

  这是王建赠给李愬的两首七绝之一。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彰义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割据淮西(今河南汝南一带),与朝廷相对抗,严重地影响了唐王朝的巩固和统一。元和十二年十月的一个风雪之夜,著名将领李愬发兵九千,以降将李祜、李忠义率三千精兵为前驱,急行军六十里,首先袭击了军事要地张柴村,然后取道一条从没有走过的险路,冒着大雪行军七十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在一夜间,就攻下了顽敌老巢蔡州城,生擒了吴元济。《新唐书》称其“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
  王建这首诗,紧紧围绕这次战役,抓住天气的极端恶劣与部队纪律的高度严明这两个特点,着意刻,写得生动形象,不落俗套。“和雪翻营一夜行”,“和雪”,与雪搅和在一起,说明是在大雪中行动;“翻营”,倾营出动,足见规模之大;“一夜行”点明是夜晚奇袭。这句诗七个字,分为三层,一层一转,不但读来铿锵有力,而且以诗句强劲的节奏再现了部队顶风冒雪夜间急行军的情景。“神旗冻定马无声”,紧承上句,军旗都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不能飘扬。在如此奇寒之中,人会怎么样呢?但接下去却没有写人,而出人意外地写了马,他是以“马无声”来引导读者去想象人的无声。试想九千人的部队在一夜之间要行军一百三十里已是不容易了,竟能做到人马无声,不但表现了军纪的严明,也反映了将士的斗志。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这两句没有具体写战斗的如何英勇激烈,只摄取了一个“遥看”的镜头:先头部队已举火攻下了蔡州城,预先约好的火号到处燃起,照亮了州城的夜空。这一笔给读者充分的联想,展开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诗人不写攻城的先头部队怎样战斗,而写后面部队遥望城内的变化,不写胜利后的喜庆,而写标志着胜利的烛天火号,这是经过精心构思,精心选材的。如果写城上的战斗厮杀,则不免失于露,且寥寥数字不易概括传神;如果写胜利后的喜庆,则不免使人有曲终意尽之感,不能给读者留下足够的回味余地。现在这样写,可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最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而且妙于结构安排,使全诗生动真实而又韵味深长。写后面部队是从“遥望”中看到连营大火获得全胜消息的,说明他们还没有投身战斗,这就愈加使人感到战斗进行的顺利和迅速,从而反衬出准备的充实和筹划的精到。这一切,对策、指挥这场战斗的李愬来说,无疑是最好、最具体的赞颂了。
  这首诗在结构上弛张有度。前两句写得紧张,节奏急促,情节变化快;后两句写得轻松,虚中见实,把事件发展的高潮隐含在余韵中,别具艺术匠心。
  (绛 云)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 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 商人说是汝州山。

  这首纪行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写的。
  第一句是回望来路。巴路,指的是通向江陵、巴东一带的道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主要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今河南许昌),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仿佛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而此行往返程途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言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色。“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神。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能给人以美感和新鲜感。人们甚至还可以从“数峰青似染”想象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好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且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境。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魁力的一个奥秘。
  (刘学锴)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徐竹心)

  
宫词一百首(选一)
  王建
  树头树底觅残红, 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 错教人恨五更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十五夜望月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江 馆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十五夜望月》的诗意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2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3
    古诗《十五夜望月》
    我读《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教案
    唐诗《十五夜望月》赏析
    十五夜望月教案2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
    张籍《秋思》王建《十五夜望月》
    唱叹有神 思深情长——王建《十五夜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诗歌鉴赏
    [唐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王建|十五…
    《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教…
    《十五夜望月》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王建《宫词一百首(选一)》
    十五夜望月教案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2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鄂…
    鄂教:《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十五夜望月》欣赏式教学设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教…
    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
    十五夜望月》听课札记
    《十五夜望月》教学课例
    《十五夜望月》改写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唱叹有神 思深情长——王建《十五夜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书法作品_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王建 (赏析)
    唱叹有神 思深情长——王建《十五夜望…
    读书天地望月·秋思——读王建《十五…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秋雅韵赏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王建)
    王建十五夜望月
    情景交融 意境深远──王建《十五夜…
    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描写月的古诗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朝诗
    秋思落尽早还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教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民俗之三: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
    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人望月思乡诗的双胞胎
    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2
    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3
    王建《十五夜望月》诗歌鉴赏
    王建《十五夜望月》诗歌鉴赏2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
    中秋雅韻賞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次韵 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中秋寄…
    秋思落尽早还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唐诗素描:王建《十五夜望月》文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翻译 赏…
    (古诗英译)《十五夜望月》 - 王建
    【原】- 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
    鲁西南·江南 ——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改写
    王建——十五夜望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