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在《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停下来,他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辽梦想。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里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万籁俱静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到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干秋之以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诗人为了表明自己入骨的相思,采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问“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他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撒落人间,落入使人心中似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使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