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L >> 隆中对 >> 正文

 

《隆中对》句段品味

隆中对》句段品味         1、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品味:“躬耕陇亩”,并不是简单地写他亲自耕作,而是着重说明他隐居于田野。于此我们可以想到,一个负有卓越才识的人而隐居不仕,必有重重忧事在心。而“好为《梁父吟》”,就正含蓄地揭示了这个问题。《梁父吟》,是古歌曲,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的感慨时事、忧伤战乱的歌曲。诸葛亮吟诵这首歌曲,在于借古抒怀,以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作者用一“好”字,说明他并非偶尔一吟,可见其感慨之深。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品味:“身长八尺”,是外貌描写。这堂堂仪表的外貌描写,不仅为了显示了人物的魁伟英俊,而且也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作者接着写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就更看出他不同于芸芸众生。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显赫一时的豪杰。乐毅,是战国时期燕昭王的国相,曾率五国之师伐齐,拿下齐国七十余城,迫使齐滑王狼狈出奔的英雄。诸葛亮“自比于”他们,说明他和他们一样胸怀大志,决非庸人。


  3、凡三往,乃见。

    品味:这既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是对诸葛亮自许甚高,决不轻易结交出仕的再次揭示。刘备“凡三往”求见诸葛亮,证明了自己的诚心,诸葛亮这才同他相见。


  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品味:刘备首先从“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天下政治形势说起,表露他对汉室江山倾颓,皇帝遭到挟持的深切忧伤,以及对奸臣(主要指曹操)窃取政权的强烈不满。接着又以十分谦逊的口吻和坚定的态度述说了自己“兴汉除奸”“欲信大义于天下”的抱负。最后诚挚恳切地提出咨询,向诸葛亮求教,从而引出诸葛亮的对策。


  5、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这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品味:诸葛亮在对策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这个蓝图,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刘备后来就是基本上按照这个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历史的实践雄辩地证明,诸葛亮的预见非常英明。只是由于刘备、关羽曾一度没有坚定地执行联孙抗曹的外交政策,结果遭到了孙、曹两面的夹攻,而失去了荆州。特别是吴、蜀彝陵一战,西蜀元气大伤,再加上刘备和诸葛亮相继死去,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西蜀每况愈下,致使诸葛亮“兴复汉室”、统一中国的规划完全落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隆中对,陈寿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隆中对》句段品味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隆中对译文
    诸葛亮传说 隆中对
    所谓《隆中对》的四个版本
    各家都有一付“隆中对”
    也说“隆中对”相当于另一个“子午谷…
    隆中对教学
    诸葛亮简介
    郭嘉的十胜论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比较分…
    《隆中对》结构分析
    教案:《隆中对》教案设计一
    《隆中对》说课稿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
    《隆中对》解释
    《隆中对》的战略失误之一
    《隆中对》教案之一
    《隆中对》教案之二
    教案:《隆中对》教案设计三
    《三顾茅庐》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隆中对》教案之三
    《隆中对》教学设计
    《隆中对》对策分析
    隆中对 教学设计示例
    隆中对 教学建议
    《隆中对》教案设计
    《隆中对》教案设计2
    隆中对 教学设计示例2
    [讨论]《隆中对》犯了战略性错误?
    教案:《隆中对》教案设计二
    分析《隆中对》中诸葛亮人物的形象
    《隆中对》教案3
    《隆中对》说课稿和教学反思
    《隆中对》教学案例
    《隆中对》教学实录及反思
    《隆中对》教学案例
    《隆中对》教学案例1
    隆中对原文
    “隆中对”的可实行性分析
    《隆中对》教案之四
    《隆中对》译文
    读歇后语,看诸葛亮
    《三国志》简介
    《隆中对》整体把握
    历史上的曹操
    《隆中对》词语解释
    三顾茅庐
    运筹帷幄诸葛亮,雄韬伟略《隆中对》
    刘备的荆州战略
    《三顾茅庐》探源
    试论《隆中对》的构想与客观实际的矛…
    刘备三顾茅庐了吗?
    《隆中对》结构分析
    《隆中对》主题思想
    《隆中对》译文
    《隆中对》教学实录及反思
    《隆中对》词语古今异义
    《隆中对》写作背景
    《隆中对》生字注音
    《隆中对》多义词辨析
    《隆中对》朗读指导
    《隆中对》词类活用
    陈寿万卷楼
    “三顾茅庐”是怎么回事
    析《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形象
    《隆中对》文言句式
    《隆中对》问题探究
    《隆中对》研讨与练习说明
    《隆中对》教学建议
    《隆中对》有关资料
    《隆中对》电子教材
    浅说三国──诸葛亮
    “三十六计”指的是什么?
    《隆中对》课文题解
    《三国演义》简介
    三顾茅庐无其事
    谈谈《三国志》
    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
    诸葛亮生平几大疑案
    论陈寿的历史哲学思想
    诸葛亮与“三顾茅庐”
    三国战略观
    《隆中对》问题探究
    《隆中对》通假字
    刘备第一次见诸葛亮是“三顾茅庐”吗…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