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学案例 黄梅县八角亭中学语文组黄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分析理解诸葛亮人物特征。 (3)理解详略精当的选材。 2、方法与过程 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累,引发学生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在历史上享有盛名,而刘备的“三顾茅庐”也一直被当作历史佳话广为流传,通过课文学习,希望学生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诸葛亮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始终围绕着诸葛亮对策这个中心思想,围绕着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写议论。 [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枯燥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动画。 2、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准备] 在正式授课前一星期,可布置学生课余阅读《三国演义》中一些描写诸葛亮的精彩片段,对诸葛亮的性格、才能、人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大江滚滚东去……同时,在悠扬的乐曲的烘托下,《三国演义》的开篇词缓缓出现)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老师带头,学生齐声诵读) 师:一位退隐江湖的高人,或闲情垂钓,惯看秋月春风;或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开怀畅饮,笑谈古今往事。许多的人事已随滚滚江水飘然而逝,而那些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却如同璀璨的明星长留于人们的心中。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隆中对》中的诸葛亮。今天,我们也来笑谈一把《隆中对》。(点击画面,出现课题。) 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 二.通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生字略)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 3.学生译读课文。①学生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②小组讨论交流,就疑难词句研讨交流。分派小组将各组积累抄写板书在黑板上。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疑难语句) 三.初步感知,互动感悟。 师:大家读完这篇文章后,给你总体印象如何?你把你在阅读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大家 听听。(题材,内容,思想感情,艺术手法)先在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生:(声音开始很小,后来声音大了,很激烈。) 师:现在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是你在阅读过程中想到的即可。 生:我认为本文主要写了徐庶荐诸葛,刘备请诸葛,隆中对,关张妒诸葛等片段。 生:我认为第一段还写了诸葛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 生:我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这“三顾茅庐”有整整一集,本文为什么只有三个字“凡三往”呢? 生: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当然都要表现诸葛这个人物形象哦。“三顾茅庐”只能体现刘备诚心的拜访,体现刘备谦虚,不耻下问。“三顾茅庐”不能表现诸葛怎么的,当然略写! 师:说的好!陈寿面对这么多历史材料,该如何剪裁?哪里详写,哪里略写,全依仗什么? 生:(一起回答)文章的主旨。 师:本文主旨就是表现诸葛这个人物哦,那么作者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我们进入“谈古论英雄”的环节。(点击鼠标,出现“谈古论英雄”的画面。) 生:从第一段分析来看,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非常自信,试想一下,若没有真本事,他敢这么比吗?其次,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都认为是这样,可见不是瞎吹。 生:我有点不明白,“时人莫之许也”,就是说当时世人都不赞同这种说法。我也看过《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天才,那文章为什么还要写“时人莫之许也”?这不和崔州平、徐庶二人的说法自相矛盾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诸葛亮是不是有些自命清高,有些狂妄呢?大家同意哪种看法? (学生开始争辩、讨论) 生:时人,我想是当时社会上的普通人,普通人怎么能发现高人的真正面目,我想诸葛亮是个深藏不露的人,他不夸夸其谈,四处张扬,一般人自然不知。 生:对!这说明他是一个沉稳的人、谦虚的人,要不徐庶怎么说诸葛亮是一条“卧龙”呢? 生:老师,我认为诸葛亮还是个美男子。(众人笑)“身长八尺”说明诸葛亮一定是个高大魁梧的人。 生:文章结尾处刘备说“孤之得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这也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 师: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有几个问题我要问问大家:文章为什么要写诸葛亮好为《梁父吟》?诸葛亮为什么要隐居田野?为什么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才出山? 生:诸葛亮隐居田野,我想可能是由于他的性格决定的。诸葛亮是一个不张扬的人,他深藏不露,我想他的官瘾也不大。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才出山,我认为是在考验刘备是否诚心诚意。至于他为什么好为《梁父吟》,我没想出来。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想出来的?(学生摇头) 师:既然这样,我来补充一下。《梁父吟》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的感慨时事,忧伤战争、乱的歌曲,诸葛亮借古抒怀,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 生:这么说,诸葛亮可以说是个忧国忧民的人。 师:不错。他厌恶军阀混战,所以隐居田野,所以甘做一“卧龙”。后来,他被刘备的诚心所感动,才决定出山辅佐刘皇叔。 生:这让我想到,许多人绞尽脑汁想升官发财,而诸葛亮却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身上有一种“傲气”、有一种“傲骨”。 师:你的思维极具发散性。没错,正如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所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不想升官发财。诸葛亮对名利、对地位的淡泊,从“白帝城托孤”一节也能有所了解。当时,刘备临终将刘禅托付与诸葛亮,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并且说,若刘禅扶不起,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可诸葛亮一直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绝无贰心。可见诸葛亮对名利的淡泊程度。 师:现在,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作者在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方法?(点击鼠标,出现描写方法的提示: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人物时,可对其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 (根据提示,这个问题很快迎刃而解,一学生代表起来发言。) 生:“隆中对策”部分应该是对诸葛亮进行正面描写,重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开头和结尾处应该是侧面描写,以崔州平、徐庶的评价、推荐,和刘备对诸葛亮的认可,来从侧面烘托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 师:好,“隆中对策”部分是全文的精华。那我们就一起走进“隆中对策”。 四、研读“对策”,角色演读。 (先布置学生齐读文章核心部分----“隆中对策”,即文章第4自然段,教师纠正字音错误、停顿不当的毛病) 师:读完了课文,接着我想请四位同学来扮演刘备的四位竞争对手曹操、孙权、刘表、刘璋,我们来进行一个表演,谁来试试? (几个大胆的学生跃跃欲试,高高地举起了手。指定了四位同学后,再开始布置任务。) 师:假设你们就是曹操、孙权、刘表、刘璋,请你们分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刘备的四位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说出来,记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最好能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和神态来表现。大家先快速看课文,旁边的同学可以为这四位同学出谋划策。作战最有利的条件是“人和”,这四位同学可要好好利用啊! (学生开始通读课文,接着就开始小声交谈,渐渐声音大起来,甚至有人在指手画脚。几分钟后,大家示意已经准备好了。) 师:好!下面我们先请“曹操”来表演!(底下有学生笑) 生:我曹操拥兵百万,皇帝小儿还在我手里,我利用皇帝可以号令各诸侯,没多久,我就要一统天下! 师:注意神态!再来一遍!好不好? (“曹操”想了想,然后故作昂首挺胸状,拍拍胸脯,又表演了一番。) 师:“曹操”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把曹操的不可一世、骄横的样子表现出来了。 师:很好!下面请“孙权”来表演! 生:(语速较缓慢)我孙权在势力上虽然比不过曹操,但我们据有长江天险,从我父兄到我已经历三朝,而且我们地势险要,百姓归顺。敌人要想攻打我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师:“刘表”呢? 生:唉,想我刘表身为荆州牧,却无法守住自己的地盘!惭愧呀惭愧! (另外一男生举手,老师示意他起来发言。) 生:老师,我想把“刘表”的表演发挥一下! 师:请! 生:(装出一副黯然伤神的模样,捶胸摇头道)想我刘表不就是刘备和诸葛亮菜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吗?唉!“谁知盘中餐,便宜刘备家”!(师生鼓掌,笑声四起) 师:“刘璋”来表演一下! 生:我刘璋真是一个昏君呀!我不仅生性懦弱,而且不知体恤百姓,我手下的人才都去投奔明主了!看来我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摇头叹息) (对于几位同学的表演,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