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陈涉世家 >> 正文

 

《陈涉世家》教学案

陈涉世家
 

二. 学习目的:

1.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2. 体会本文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3. 理解记事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4. 疏通文意。认识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过程】

一. 简介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史记》的作者是我国西汉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的内容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当代为止约三千年左右的中国通史。全书包括12本纪(记帝王事迹),30世家(记诸侯世系),70列传(记个人和少数民族事迹),8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10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其中,列传的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是自传。《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一“纪传体”的体裁。

本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本课所选内容,叙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二. 思考

1. 《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

2. 《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

3. 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要求同学们不看课本简答,能正确写出“吴广”、“葛婴”,字形笔无误。)

 4. 学习古代汉语,对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字、词、句,要注意些什么?

 

三. 分析本文的结构

根据以上所讲内容,本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如何划分?

本文按事件发展过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部分(第2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部分(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四. 生字正音记形。

辍耕(chuò) 怅恨(chàng) 嗟乎(jiē) 

鸿鹄(hú)   闾左(lǘ)    適戍(zhé)

将兵(jiàng) 烹食(pēng)  篝火(gōu)

忿恚(huì)  社稷(jì)

度以失期(duó)   以数谏故(shuò)  丹书帛曰(bó)   所罾鱼腹(zēng)

尉果笞广(chī)   收而攻蕲(qí)    徇蕲以东(xùn)  被坚执锐(pī)

柘(zhè)  酂(cuó)   谯(qiáo)

 

五. 课文分析

第1段

1. 文句梳理: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者……也”:表判断。“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夏”,音jiǎ。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少”:年轻。

“尝与人佣耕”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佣”,受雇为人劳动。

“辍”:停止。

“之”:往。

“垄”:田埂。

“怅恨”:惆怅恼恨。

“之”:助词,调整音节。

“苟”:如果。

③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何富贵也”:哪里富贵得起来呢?“也”,表反诘。

“应”:应答。

“若”:你。

“为”:做。

   “太息”:出声长叹。

“嗟乎”:感叹词。

“安”:哪里,怎么。“鸿鹄”:即天鹅。

“之”: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2. 内容把握

提问:用一句话作答,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讲解: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

提问:为什么先写这段?

讲解: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文章开始,就先交代陈胜、吴广的姓名、籍贯,然后重点介绍陈胜。“尝与人佣耕”,点明他雇农的身分。“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一个行动,一个神态及两句对话,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这段叙述,暗示了陈涉起义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思想基础的。

 

第2段

1. 文句梳理:

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守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  期。失期,法皆斩。”

“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二世”,秦二世,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发”:征发。

“闾左”:秦代居里门左侧的平民;“闾”,里门。

“適”:通假“谪”,责罚。

 “戍”:防守。

“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屯”:驻守。

“次”:编到。

“当行”:应差;“当”,值,承担;“行”(或háng),行列,古代军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为”:担任,当。

“屯长”:戍边军队中的小吏。

“会”:适逢。

“度”(duó):估计。

“失期”:超过预定的期限;“失”,耽误,错过。

“法”:依照秦法规定,名词作状语。

②“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乃”:于是,就。

“谋”:计议,商量。

“亡”:逃亡。

“举”:起事,发动。

“大计”:重大的谋划,这里指起义。

“等”:同样。

“死国可乎?”为国而死,好吗?“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这句话的意思是: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③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天下”:天下人。

“苦”:苦于,为某种事物或境况所苦。

“也”:表判断。

“当”:应该。

“乃”:是。

“以”:因为。

“数”(shuò):屡次。

“谏”:直言规劝。

“故”缘故。

“将”(jiàng):统率。

“或”:有人。

“多”:只是。

“爱”:爱护。

“怜”:喜爱。

“以”:认为。

“为”:是。

“诚”:如果。

“以”:把。

“诈”:假装。

“为”:作为。

“唱”:通假“倡”,倡导。

“宜”:大概。

“多”:数量大。

“应”:应和,响应。

“然”:正确。

这句话的意思是: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诫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

④“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乃”:于是,就。

“行卜”:去占卜。

“指意”:意图;“指”,通假“旨”。

“足下”:对对方的敬称。

“然”:不过。

“之”:代足下事。

“念”:考虑。

“威众”:在戍卒中取得威望。

“耳”:“而已”的合音,罢了。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于是用朱砂在帛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书”,写;“帛”,丝织品;“王”(wàng),称王,成就王业。

“罾”:鱼网,这里意为网捕。

“烹”:煮。

“书”:字。

“固”:本来。

“以”:已经。

“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之”:代鱼腹中书。

“间”(jiàn):乘间,暗中。

“之”:往。

“次所”:临时驻扎的地方;“次”,停留;“所”,处所。

“丛祠”:乡野林间的神祠;“祠”,庙堂。

“篝火”:笼罩的火;“篝”,竹笼。

“狐鸣呼”:装成狐狸嗥叫声呼喊。

“旦日”:天明时。

“往往”:处处。

“目”:看,注视。

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2. 内容把握

提问: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

讲解:本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如下史实:

①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举行推翻秦王朝的起义。

②起义爆发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

③起义前的谋划、准备。陈胜、吴广商定假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以号召天下,争取响应,借鬼神意旨以威服士卒,笼聚人心。

这一段先交代征发贫民戍边的时间、人数和陈胜、吴广在队伍中的职务,然后叙述起义原因。“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既点出了起义的直接原因,也说明了秦王朝刑法的残酷,逼得农民走投无路。在“亡”(逃跑)与“举大计”同样是死的情况下,在束手待毙与奋起反抗斗争之间,他们做出了“举大计”的抉择。这里的叙述,表现了他们斗争的决心和政治远见。

  往下,作者运用对话,详写陈、吴二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制定策略。“天下苦秦久矣”一句,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这是起义根本原因,也是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陈涉提出利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即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树立起义队伍的威信。他确信,只要义旗一举,“宜多应者“。显示了他有勇有谋。

  最后,叙述了陈胜、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使用了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戍卒中很快得到反应。再次显示了陈、吴二人的斗争才智。

 

第3段

1. 文句梳理:

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吴广素爱人”:吴广平素待人仁惠;“素”,平素,一向;“爱”,爱护,加惠。

“为用”:为其所用,意为愿意给他效力;“用”,效力。

“将尉”:统率士卒的尉;“将”,统率。

“故”:故意。“数”(shuò):屡次。“亡”:逃跑。

“忿恚”:使动用法,使……怒恨;“恚”,发怒。

“令辱之”:使尉责辱他;“之”,代吴广。

“其众”:那些戍卒。

“果”:果然。

“笞”:用鞭、杖、竹板等抽打。

“剑挺”:剑脱出了鞘;“挺”,脱出。

“夺而杀尉”:夺过剑杀了尉;“而”,连接的前后是承接关系。

“佐”:帮助。“并”:一起,一并。

这句话的意思是: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

②“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部下众戍卒;“徒属”,属众。

“公”:对人的敬称。

“当”:应当。

“借第令毋斩”:就算是不被杀;“借”,假使;“第”,只:“令”,使;“毋”,不。“而”:表示转折,但是,“固”:必定。

“十六七”:十之六七,十个当中有六七个。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况且壮士不死便罢,死就要博得美名;“壮士”,勇士;“举”,立;“大名”,崇高美好的名声。

“宁”(nìng):难道。

“敬受命”:谨听尊命;“受”,接受。

“乃”:于是。“从民欲也”:这是依从民众的愿望;“也”,表示解释。

“袒右”:解上衣露右肩。

“为”:制,筑。

“而”:连接的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以”:用。“立”:指即位。

“为”:作,当。

这句话的意思是: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③“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帮,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收而攻蕲”:收聚大泽乡起义的民众,攻打蕲县:“收”,取,收纳;“而”,连接的前后是一先一后的关系。

“下”:攻陷。

“乃”:于是,就。

“将”(jiàng):率领。

“徇”:夺取。

“以”:这里表地域界限。

“行收兵”:一边行军一边收纳兵员。

“比”:等到。

“乘”(shèng):车辆。

“骑”(jì):骑兵。

“卒”:步兵。“守”:郡守。

“令”:县令。

“守丞”:辅助守令的主要官吏。

“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

“据”:占有。

“三老”:秦置乡三老,掌教化,帮助令丞推行政令。

“与”:通假“举”,全,旨。

 “会”:相会。

“计”:商量。

“身”:亲自。

“被坚执锐”:被坚甲,执利兵;“被”,通假“披”,穿着。

“伐”:征讨。

“无道”:暴虐,没有德政。

“诛”:讨伐。

“复”:恢复。

“立”:建立。

“社稷”:代国家。

“宜”:应当。

“为”:作,当。

“号”:名称。“为”:是。

“张楚”:意为张大楚国;“张”,大,使张大。

“刑”:惩罚。

这句话的意思是: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2. 内容把握

   ④“杀之以应陈涉”:杀其长吏,以此响应陈涉;“以”:用;“应”,响应。

提问:用一两句话作答,第三段写什么内容?

讲解:这段是记述陈胜起义的起事经过以及陈胜起义迅猛发展的慨况。

第三段头一句话先写吴广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再写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障碍,为下面动员、组织起义作了准备。文章对并杀两尉的描写极为简练、生动,用“挺”、“起”、“夺”、“杀”“佐”几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一场激烈的格杀场面,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机智勇敢和反抗斗争精神。

  接着,写动员群众。陈、吴二人抓紧群众“激怒”之后的时机,“召令徒属”,进行宣传动员,号召起义。他们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分析,又指明了斗争方向(“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也就是要为国而死),结果徒属皆“敬受命”,点燃了反抗斗争的怒火。

  往下,用简练的语句,交代了起义军的名义--树扶苏、项燕的旗号;标志--“袒右”;号称--“大楚”;誓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组织领导--陈涉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最后,写起义军在陈涉、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及迅速壮大的形势。起义军势如破竹,地方守令闻风而逃。终于,“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响应和支持,证实了陈涉“宜多应者”的预见,显示了农民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

中心: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写作特点总结】

1. 人物形象生动,使用对话、动作描写人物情态。

作者写人记事善于突出重点,生动形象。例如课文中陈涉的几句话具体地表现了一位备受压迫而胸怀大志不甘忍受的义士形象。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就是人物自己表明内心的掷地有声的语言,就像一条红线贯串全篇,这样的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轰轰烈烈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本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脉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动机,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叙写事件,剪裁有致,详略得当。

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结合。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详细描写,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描写,因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中的事。记叙方法上的特点是,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业,以诸郡县杀秦朝酷吏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总结实词虚词】

实词总结

①作,当。“若为佣耕。”            

②担任。“为屯长。”

③是。“号为张楚。”                

④作为。“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为坛而盟。”

①行列。“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行收兵。”

①编列。“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①值,承担。“皆次当行。”          

②应该。“不当立。”

③在,正当。“当此时。”

①起事,发动。“举大计”。

②立。“死即举大名耳。”

 

虚词总结

①往。“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怅恨久之。”

③的。“鸿鹄之志。”

④代词。“二世杀之。”(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代地方)

①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或以为死。”

③把。“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徇蕲以东。”

⑥已经。“固以怪之矣。”

①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何富贵也?”

①于是,就。“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①本来。“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收而攻蕲”。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给下列加线词注音:

1. 辍耕(   )   2. 怅恨(   )   3. 嗟乎(   )   4. 鸿鹄(   )   5. 发闾(   )   

6. 適戍(   )   7. 将兵(   )   8. 烹食(   )   9. 篝火(   )   10. 忿恚(   ) 

11. 江山社稷(   )  12. 度以失期(   )  13. 以数谏故(   )  14. 丹书帛曰(   )  

15. 所罾鱼腹(   )  16. 尉果笞广(   )  17. 收而攻蕲(   )  18. 徇蕲以东(   ) 

19. 被坚执锐(   )  20. 六七百乘(   )  21. 酂(   )  22. 谯(   )  23. 柘(   )

 

二. 在下边句中的通假字下面加点,并在句后括号里写上它所通假的那个字。

① 適戍渔阳(   )            

②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③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④ 将军身被坚执锐。(   )

 

三. 把下边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      )可乎?

②上(   )使外将(   )兵。

③大楚兴,陈胜王(   )。

④借(   )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⑤将军身被坚(   )执锐(   )。

⑥皆刑(   )其长吏。

 

四. 翻译句子

1.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3.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5.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五. 辨析句中加线字的古今义变化:

1. 陈涉少时        古义:              今义:

2. 今亡亦死        古义:              今义:

3. 又间令吴广     古义:                      今义:

 

六. 解释下列多义字在句中的含义:

次    皆次当行,为屯长(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

数    数有功(      )                    卒数万人(      )

会    会天大雨(      )                  皆来会计事(      )

故    扶苏以数谏故(      )              广故数言欲亡(      )

书    乃丹书帛曰(      )                得鱼腹中书(      )

然    吴广以为然(      )                然足下卜之鬼乎(      )

苦    天下苦秦久矣(      )              苦其心志(      )

比    比至陈(      )                    天涯若比邻(      )

 

七. 填空:

1. 《陈涉世家》节选自汉代文学家、史学家(      )写的(      )通史《史记》。

2.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根本理由是(                  )。

3. 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         ),②(         )。

4. (       )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             ”)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八. 阅读“二世元年七月……吴广以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 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 句是

A.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 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属判断句的一项

A. 天下苦秦久矣     

B.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 吴广以为然   

D. 百姓多闻其贤

 

九. 翻译下列重要句子:

1.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                         

2.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译:                                          

 

十. 比较阅读,回答17-21题:

段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段B: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1. 解释加点字含义:

辍耕(      )    尝与人佣耕(       )     苟富贵(      )  

陈胜王凡六月(      )   若为佣耕(       )       由是(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                                         

②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                                        

3. 段A中点明陈胜社会地位的句子是“                 ”;表现他对现状不满的句子是“                    ,                      ”。

4. 段B中体现陈胜为王后践诺“              ,              ”的句子是“陈胜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而从段B的整个内容看,陈胜最终还是________了这一诺言。

5. 对“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你是怎样理解的?

                                                                                  

 

【试题答案】

一. 1. chuò    2. chàng    3. jiē   4. hú    5. lǘ   6. zhé  

7. jiàng   8. pēng    9. gōu  

10 . huì   11. jì      12. duó    13. shuò    14. bó  

15. zēng   16. chī   17. qí   

18. xùn    19. pī   20. shèng

21. cuó    22. qiáo   23. zhè

二. ① 適——谪   ② 唱——倡   ③ 以——已   ④ 被——披

三. ① 亡(逃往)、等(同样)、死国(为国家而死)  

②(皇上)、将(率领)

③ 王(为王)  

④ 借(即使)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⑤ 坚(战甲)、锐(武器)

    ⑥ 刑(惩罚)

四. 翻译句子

1. (他们)就用朱砂在一块丝绸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打上来的鱼的肚子里。

2. 士卒把这条鱼买回来煮着吃,得到了鱼肚里那块帛书,看见了上面写的字,本来对这件事已经感到奇怪了。

3. 士卒中到处议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4. 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拿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朝),诛灭凶残暴虐(的秦王),以重建楚国的社稷,劳苦功高,应当称王。

5. 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都(纷纷起来)惩办当地的官吏,杀掉他们来响应陈涉。

五.

1. 少:青年、少年   2. 亡:逃跑、生命结束    3. 间:暗地里、间隔

六.

次:编列、停留               数:多次、几  

会:适逢、集会               故:缘故、故意                      书:写、信

然:正确、然而               苦:苦于、使……苦               比:等、紧挨着

七.

1. 司马迁、纪传体  

2. 天下苦秦久矣。  

3.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

4. 怒众杀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八.

1. D   2. B

九.

1. 再说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都是祖传的吗?

2. 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朝

十.

1. 停止、   雇佣、   倘使、   称王、   你、   因此

2. ① 唉!燕子、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理解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② 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3. 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4. 苟富贵,无相忘、   违背

5. 用“燕雀”烘托“鸿鹄”,说明陈胜与众不同,少年时代就有理想有抱负。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陈涉世家》教学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陈涉世家》教案3
    【阅读理解】陈涉世家
    课文陈涉世家研讨
    陈涉世家全文翻译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感言
    语文教案-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的原文译文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文言知识整理…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答案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陈涉世家》教案2
    《陈涉世家》教学资料汇集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
    陈涉世家教案4
    陈涉世家 教案
    《陈涉世家》说课4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示例
    陈涉世家教学内容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2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与教后记
    《陈涉世家》复习巩固资料
    《陈涉世家》说课稿
    《陈涉世家》难句例解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片段
    《陈涉世家》说课
    《陈涉世家》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2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片段
    【原文】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赏读
    《陈涉世家》省略句
    《陈涉世家》词类活用
    《陈涉世家》文言文常用词
    《陈涉世家》典型例析
    《陈涉世家》多音字
    《陈涉世家》原文和译文
    《陈涉世家》学习要点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陈涉世家》优化测控
    《陈涉世家》基础能力测试
    《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电子教材
    《陈涉世家》整体把握
    《陈涉世家》问题研究
    《陈涉世家》研讨与练习说明
    《陈涉世家》教学建议
    《陈涉世家》有关资料
    关于《陈涉世家》注释的三点商榷
    陈胜能成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原因
    《陈涉世家》选材特点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通假字
    历代名家评《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关于项燕之死
    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织者的光辉形…
    《史记》简介
    司马迁
    司马迁对人类的八大贡献
    司马迁为何受腐刑
    司马迁卒年及其死因真相
    司马迁写《史记》
    读《陈涉世家》有感
    《陈涉世家》多义词辨析
    《陈涉世家》反思
    《陈涉世家》生字注音
    《陈涉世家》成语及名句
    《陈涉世家》课文赏析
    《陈涉世家》难句解析
    《陈涉世家》词语解释
    《陈涉世家》词语古今异义
    《陈涉世家》词类活用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备课资料卡片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的创新教法尝试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简案)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
    关于《史记》
    作者是怎样表现陈胜的性格特点的?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