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余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书家之一。他年轻时曾向绍兴智永法师学习书法。智永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藏有王羲之传世真迹,虞世南因此尽得王书真髓,成为一代大家。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破邪论序》、《淳化阁帖选》等。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唐太宗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唐太宗初即位时,虞世南已年近七十。当时他就请求告老辞官,但直到贞观十二年(638),唐太宗才同意他辞官,当年五月他就病死了,终年81岁。太宗为他的死而伤心,让他陪葬昭陵,赠他礼部尚书,赐他谥号文懿,还把他的像在凌烟阁上,列为二十四位功臣之一。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的每一句写的都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两句点出,蝉是因为“居高”所以“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暗示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奉承权势所能得到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蝉》(唐)虞世南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